3)第一百五十八章 少小离家老来回_赘婿之高不可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一。

  说是会回来,但敢不敢回来就不知道了。叶铭昌从老四口中已经了解到老三的情况,知道他混的不好。怕他到了真要回来时不敢迈出那艰难一步。

  其实活了一大把年纪,他也看透了很多,无外乎混的好不好,毕竟每个人的能力有限,如果全世界人人都混的好,哪里还有人种地打工?

  n

  bsp; 能站在社会顶尖的,总是寥寥无几,也怪不上老三没出息,生活能达到小康水平,不给国家拖后腿,在他眼中就已经算及格了。

  很显然,老三有自己的面馆。每年也有大几万的净收入,供孩子读完大学,算得上挺好了。

  可是一群叶家的晚辈就不这么认为了,也不顾老爷子在场,纷纷低声议论起来。

  听我爸从四叔那了解到,三叔这二十八年来混的老惨了,住的平民区,卖的是三块钱一碗的清汤面,就生了一个儿子,都不敢生多,怕有两个儿子就得为给儿子买婚房而发愁呢。

  我也听我爸说了,三叔那儿子叫叶辰,毕业于一所野鸡大学,跟个流氓似得,很没教养,见了四叔都不问声好,还买了辆高仿的哈雷装逼,指定是当今社会的五毒青年无疑了。

  我去,你们这么一说,三叔要是带他儿子来,我都不好意思叫他堂哥了,太给咱们叶家丢脸抹黑了。

  可不是嘛,也不知道当年三叔怎么想的,好好的叶家不待非得离家出走。在江州混的那么惨,估计都觉得没脸见人,所以这么多年都不敢回来,要是混得好早衣锦还乡了。

  ......

  叶铭昌虽然八十高龄,但眼不瞎耳不聋,这些孙子孙女的话他都听的一清二楚。不过他并没有说什么。

  这是社会现状,有钱人瞧不起没钱人,无外乎至亲,不是他一两句话就能改变的。

  对了爷爷,您对前段时间东南亚首富之女沈安琪加入华夏国籍,并且在江州砸了两百亿美金进去。针对此事您是怎么看的?有个女孩问道,她叫叶璇,是老二家的女儿,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在一家银行担任客户经理,年薪几十万。

  老爷子呵呵一笑。饶有兴趣的道:爷爷对沈家还有一些了解,虽然沈家在东南亚定居一百多年,但一直有着很强烈的爱国情怀,沈家祖宗定下族规,沈家后辈不得与非华夏血统的人通婚,每一代中的长子名字必须带华,次子必须带夏,三子必须带永,四字必须带昌,寓为华夏永昌,代代相传。

  近代的华夏遍地狼烟,当时沈家还通过各种渠道捐钱捐物资,为推翻清廷和抗战做过很多的贡献。

  如今华夏昌盛了,沈家派些子女回华投资很正常的事,至于沈安琪加入华夏国籍,或许也是因为如今华夏强大了的缘故吧。

  叶家的晚辈听后纷纷点头,无不在心中敬佩沈家的情怀。

  就在这时,有叶家晚辈叫道:

  爷爷你看,有出租车停在咱们叶家大门。

  老爷子当即寻声看去,就看到一对中年夫妇和一个小青年从车上下来,从后备箱拎出大包小包,然后大步走进叶家大门。

  乍一看,那不是自己曾经最看不起的老三吗?

  回来了,可算知道回来了。

  叶铭昌语气有些颤抖,拄着黄花梨木制做而成的龙头拐杖出了凉亭,站在别墅铁门正前方的水泥路上,面色慈祥的望着一家三口走来,仿佛春节盼望着子女归来团聚的留守老人。

  下一秒!

  爹!

  却见叶耀华,托着一个行李箱,红着眼圈朝老父亲狂奔过去。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