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五十章望长城内外(二)_崇祯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永平、界岭等关,带兵到此地,以古渝关非控扼之要,于古渝关东六十里移建山海关,因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

  远远地。

  洪承畴走出了马车,看着眼前高大雄伟,矗立在风雪之中的雄关。

  岁月流转,曾经的雄关,才短短的几年时间,就已经成为了商路的中转要地,完全失去了应有的,抵挡敌人的妙用。

  空有雄关,敌人却在千里之外。

  这种感觉,莫名的让人感怀神伤。

  曾经多少人,在这里抛头颅洒人血,抵御外敌,现在只留下了往日英雄们的痕迹,只剩下一片平和。

  尽管最近的一次,被敌人突破山海关的时间,只是在几年前。

  可洪承畴站在这里,看着眼前的雄关,已经意识到,从此之后,再也不会有人打的进来了。

  不是守城的士兵和将官们有多么的勇猛。

  而是外面的敌人,都快要全部变成了奴隶。

  没了敌人,雄关也就剩下了纪念。

  “走了,入关。”

  洪承畴看了良久,已经来过许多次了,然而每一次来此,都是心绪澎湃。

  山海关长城历经洪武、成化、嘉靖、万历、天启五朝修筑,耗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前后用二百多年的时间,建成了七城连环,万里长城一线穿的军事城防系统,此前没有人不为此自豪。

  可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那这件事说事了。

  火枪大明早就有了。

  火炮也是如此。

  自己的手中明明有着可以决定敌人是死是活的利器,却蠢得不知道如何去利用。

  要是早一点想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那还会劳民伤财的去修建这玩意。

  在火枪和火炮出来之后,他就好好的研读过关于火器的历史,在大明开国年间,就已经有军队装备火枪了。

  而且使用的方法,也已经很接近现在的火枪兵的战法。

  然而,可惜的就是。

  因为某些人,不断的喊着奇技淫巧,硬生生的自废武功,就这还不满足,把许多的工匠,都给弄得连手艺都差点传不下去了。

  好在,大明遇到的崇祯皇上。

  此时不知为和,洪承畴还有点感谢建奴们打进了山海关,要不然就朝堂之上的那些蛀虫,不被收拾掉。

  哪怕是有了火枪。

  也是打不赢外面的敌人。

  建奴胜利了之后,是在斩杀大明的子民和士兵,抢夺大明的财富,而大明若是胜利了,则是在友好的送回去,以此来展示自己的博大胸怀,又是还得送点东西。

  这就是文人干出来的好事。

  人家是越打越富有,大明则是越打越穷。

  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山海关关城,以长城的中心,呈不规则梯形,西北和西南转角处呈圆弧形,未设角台。

  关城东西南北四面各建有四座城门,东门为“镇东门”,西门为“迎恩门”,南门为“望洋门”,北门为“威远门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