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七十一章心应折(一)_崇祯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情,张鹤鸣依旧很好的配合了,为此还放下了身段,去请教一些上了年纪,庄稼种的好的老农,专门写了一下如何种植各种农作物。

  为此收获了不少百姓的好感。

  随后就是工匠,教人如何分辨一件家具的好坏。

  在接下来的就是商人。

  反正只要他想办的,都办的妥妥帖帖,除了一开始,其余的根本就不需要他来操心。

  说不得现在,崇祯已经过河拆桥,让张鹤鸣和韩爌一起作伴了。

  “老小子,知进退,明得失,难怪可以安安稳稳的活到了现在。”

  对于这些人精,崇祯可是小心了再小心。

  生怕一个不好,自己控制不住,在关键的时刻,坏了自己的大事。

  “嗯···接任的人是叫王与胤,看过他的几篇文章,写得还算不错,这个也准了。”

  连续了批示了两个准字。

  瞧见还有厚厚的一摞奏章,就知道最近应该是因为事务繁忙,都给堆积到一起了。

  “湖广赈灾已经结束,现在全面进入了灾后重建,速度还是挺快的。”

  对于张维国的本事,崇祯很放心,这老头虽然胆子小,可能够踏踏实实的做事,就是修路和建房,他可以胜任。

  搭桥就很难办了。

  小一点的桥倒是没什么,那种跨江大桥,需要的技术含量就很高了。

  随手翻出了道院,对于架设桥梁的设计数据。

  心中估摸了一下,暂时还是没有办法做到。

  人力是一个方面,机械作业还不是很成熟,更重要的是,钢材现在都大部分运用到了军事上。

  在民用方面的投入太少。

  崇祯思虑了一下,打算扩大生产钢材的工厂。

  随着大明的而经济复苏,需要用到的钢铁,也越来越多。

  菜刀,镰刀,锄头,铁锹等等。

  每一样,都是一种巨大的消耗,年后还要生产连射步枪,进行全军换装。

  随便盘算一下,都是一笔更大的开支。

  也就最近大明收拢了不少的奴隶,才有底气在最危险的情况下,加大开矿的规模。

  “先就这么办,再开办三个高炉,应该能够满足如今整个大明对于铁矿的需求。”

  在奏章上写着:道院配合钢铁厂,设计最新,产能更大的高炉。

  具体怎么做,崇祯是不知道的。

  大明的能人是有很多的,关于高炉的建设,也大都是从各个矿场拉出来的人才。

  目前来看,做的还都很不错。

  至于辽东镇的事情,上面说的就是袁枢发现了鞍山铁矿的秘密。

  鞍山是要开发的,可不是现在。

  两面强敌,别看现在已经打退了皇太极,认真来说,人家的主力还真的没有损失多少,反而是拉长了大明的战线。

  打下了辽东镇,以刘兴祚和刘文秀的兵力,只能勉强防守,最多就是用火枪骑兵进行游击战。

  李过那边攻打沈阳,也是如此。

  只有刘体仁的战役打的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