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四十九章故潮信盈虚因月(七)_崇祯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来说,随着旱灾的蔓延,冀州也不可避免的进入了快要到警戒线的危险区段。

  而且在冲着取消了户籍制度之后,冀州的人口密度,可是雍州的两倍不止,为了讨生活,在老百姓的朴素观念中,别的地方会没有吃的。

  京师附近一定会有。

  要不是官道修通了,物流转运很及时,单凭运河的运输量,在水位下降的情况下,现在已经饿殍遍野。

  “就算有着各种杂粮在增产,也刚好达到一个收支平衡,不需要从外面购买粮食,还有就是,海产品的入市,也增加了一些肉类储备。”

  崇祯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海产品要是保存的好的话,保质期还是很长的,天津卫不断的下海大型的捕鱼船,同时训练出了更多的渔民。

  真的是无本买卖,让大明的税收,看起来支出很大,却还是能够运转的开。

  “衮州不是粮产地,种植的有一小半地方都是棉花,要不是登莱造船厂,不断的造出渔船,粮食问题真的很难办。”

  史可法不是很清楚,齐鲁之地那么好的种粮土地,为何要种上棉花。

  大明都快因为灾情,没吃的了,也而没有见削减其种植面积。

  不过对于刚刚起步的衮州,能够达到收支平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么说,现在只有雍州有粮食储备?那么税收呢?那个地方的税收最高?”

  王盈和史可法都不在说话,而是看向了阚玉树。

  按理说,应该是冀州和衮州的税收最高,毕竟这两个地方的工厂最多,可实际上却是人口最少,土地产出最小的地方,消费最高。

  除了满足食物的需求,雍州的购买力是最大的。

  从卫生纸,到铁锅,菜刀,剪刀。

  仿佛雍州的贫乏,已经到了见到每一样东西都会买下来的地步。

  实际上不难理解。

  穷地方的人,穷惯了,忽然手中有了闲钱,还不能购买大量粮食的情况下,购买保值的物资,才是最划算的。

  而且都是他们的必须要使用的生活用品。

  财富的流通速度快了,自然税收也就上升的快。

  “雍州的税收,暂时位居第一,每个月都有三十八万到四十二万之间的金元税收。”

  别看只有几十万,要是换算成以前的银子的话,那就是三百多万到四百多万之间的税收,可以说是崇祯之前的大明差不多半年的税收总和了。

  而这,现在只需要一个月就能够达到。

  “这个月要是过去的话,冀州才会排在第一位。”

  王盈算过一笔账,虽然湖广遭灾了,可间接引发的工厂税收,却是在持续的增长中。

  每一天,单凭官府下达的物资储备任务,都能够让所有的工厂肥的流油。

  崇祯心里默算了一下,粮食两州持平,雍州有点盈余,就是这个金元的税收多了一点,不过看起来虽然多,可对于想要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