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07章 五帝台与泰山封禅_极品捡漏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无数庞杂知识交替运转,又有了惊人的大发现。

  ‘海岱惟青州’,古九州中的古青州,大体指起自渤海以南、泰山以北,涉及黄河以北、齐鲁大地的一大片区域。

  而古籍记载,相柳氏的封地在‘九山’。

  九山是哪儿?

  后人也不知道。

  甚至这个‘九山’是指一座山,还是九座山都不知道。

  今天,人们基本确定了相柳氏的封地在古青州,大禹在他的封地宰了他以后,铸造五帝台。

  可提到山,尤其是古青州范围内的山,所有人都会大声呼喊出一个名字。

  泰山。

  巍峨沉浑,气势磅礴,尊为五岳之首,号天下第一山。

  自古以来,泰山便是神圣的象征,位于古中原地区的最东部,被黄河与汶河环绕,在古时被视作太阳初生万物发育之地。

  山莫大于之,史莫古于之!

  好巧不巧,关于泰山,也有一个沉重的历史谜团。

  泰山封禅之谜。

  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封禅,说白了就是帝王表彰自己的功绩,企图跟老天爷吹吹牛皮,希望能得到老天爷的认可,最重要的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毕竟‘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

  泰山之巅,是古人能够最接近苍天的位置。

  昔秦皇汉武,都曾在泰山举行过旷世封禅大典。

  后世凡来泰山封禅的,基本皆为不世出的大帝。

  横扫天下的秦始皇泰山封禅,雄才大略大一统的汉武帝泰山封禅,重塑汉室的汉光武帝泰山封禅,有‘贞观遗风’的唐高宗和武则天两口子泰山封禅。

  开创出华夏古代第一盛世也亲手葬送这一盛世的唐玄宗泰山封禅。

  宋真宗泰山封禅……

  等等,貌似混进去了一个奇怪的家伙。

  宋真宗一生平庸,有些良好功绩,但也个性软弱,缔造了备受争议的‘檀渊之盟’,使大宋成了大辽的臣属国。

  他更是妄自称尊,伪造天书,执意去泰山封禅。

  怎么看,宋真宗和前面五位都没有可比性。

  一个臭鱼坏了一锅汤,从他以后,再没有帝王去封禅了。

  因为后世的强悍帝王再想泰山封禅,就得面临与宋真宗为伍的尴尬境地,那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吗?

  这是泰山封禅的故事,但并不能解释泰山封禅之谜。

  为什么都要前仆后继赶去泰山?仅仅是因为它高吗?

  一座山,仅仅因为‘高’,便能横跨数千年岁月,令无数帝王为之神往?

  要知道,上述几人是封禅成功的。还有不计其数的帝王梦想着泰山封禅,但因为功绩不够,或者国库空虚、群臣劝诫,没能实现。

  泰山笼罩了重重迷雾,透发出无尽神秘气息。

  乃至先秦上古时期,也有诸多华夏人文始祖至泰山祭祀。

  神农,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大尧,大舜,大禹,商汤,周成王……

  功成名就后的大禹,也去泰山祭祀过苍天。

  但治水时候的大禹,还处于青壮年时代,远未功成名就。

  如果把五帝台之谜和泰山封禅之谜结合起来……

  “不错。”陈宇高高举起手中金光熠熠的青州鼎碎片,沉声宣布道:“五帝台,就在泰山!”

  “青壮年时代的大禹便野心勃勃,欲与三皇五帝试比高。他治理黄河,从中游治理到下游,在泰山附近的相柳氏封地为民除害,宰了相柳氏。”

  “紧接着,他登泰山,铸五帝台,在五帝台前向天明誓,终有一天,他会治水成功,并以帝王之姿重回泰山巅,俯瞰九州众生!”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