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36章 搞垮巴林银行的人_重生之我的199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洗完澡的陈文,和唐赫德联袂来到圣淘沙餐厅,与巴林银行新加坡经理尼克-里森一同吃早茶。

  趁着对方尚未到达,唐赫德向陈文介绍了里森的简历。

  美国人,今年25岁,相当有才华和手段的一个期货与基金的交易员。

  1985年,里森高中毕业加入一家会计公司。1987年,跳槽到摩根斯坦利银行。两年后,跳槽到巴林银行。

  入职9个月,1990年,里森被派到巴林银行印尼分行。当时印尼分行亏损一亿英镑,堆满了坏账和烂账。里森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凭借超强的投资眼光和运作手段,奇迹般地帮印尼分行扭亏,平掉了一亿英镑的亏损,当上了巴林银行的明星员工,同时也变成了业内炙手可热的代理人,被众多富豪追捧。

  1991年下半年,里森陪同巴林银行老大,访问了德国、港岛、印尼和新加坡,随后巴林银行决定在新加坡成立分行,里森成为新加坡分行期货与期权交易部门的总经理。

  唐赫德透露,现在是1993年5月底,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控制的投资资金,客户的委托本金,超过了100亿英镑,当前英镑兑美元的汇率在1点5,里森的手里控制着将近200亿美刀的客户委托金。

  唐赫德小声说:“期货这边都是做杠杆的,巴林银行常见的方法是10倍杠杆,里森这条友啊,有证据的最大一笔做了30倍杠杆,据传闻,他甚至做过一单300倍杠杆。”

  陈文问:“300倍,没有搞错吧?一亿美刀,做了300亿生意?”

  唐赫德微笑:“传闻而已,未经证实。”

  陈文又问:“这么赚钱的买卖,你们花旗自己不做我生意,把我介绍给巴林银行?”

  唐赫德笑道:“我们花旗是一家通用型银行,面向所有人开放业务,包括普通人,并不是只为富豪服务,我们必须向所有储户负责,所以不直接做风险太大的项目。富豪的私人要求,我们委托给巴林这样的风投,或者是对冲基金,这在业内是很寻常的。你关系很铁的那家瑞士银行集团,他们也是跟我们一样的。”

  不一会,尼克-里森来了。

  一个噌明瓦亮的光头,跟陈文认识的著名光头男陈配斯能有一拼。

  25岁的里森,在这样一个显老气的光头照耀下,看上去能有接近四十岁,脸上的皱纹都是十分明显。

  陈文心想,分分钟上百亿英镑的交易果然是压力巨大的工作,把这个金融界一百年才出一个的天才年轻人给折磨得一脸早衰的样。

  分宾主落座。

  唐赫德做中间人,为陈文和里森做互相介绍。

  里森对中餐很适应。

  不仅是口味融合,他连筷子都玩得很溜。

  这在陈文认识的老外当中是很罕见的。

  三人之间的对话,用的是英语和汉语,唐赫德做翻译官,确保谈判能够顺利进行。

  里森是美国人,老美的风格是直截了当,不拖泥带水,谈事情直击本质。

  手里两根筷子轻巧地玩弄着炒粉,里森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微带三分傲慢地问唐赫德:“你这个客户,抱歉,我对你们华夏文字不是很熟,他姓什么?”

  “陈。”唐赫德回答。

  “哦,钱,钱先生。”里森发错了音。

  陈文搞不清这人是真的分不清陈和钱的发音,还是这厮是故意摆谱,他没去更正对方的口误。

  “钱先生,我想询问你,你到底有多少资金可以交给我们巴林银行?”里森不做任何客套。

  “你们最小的投资额度是多少?”陈文问。

  “单个客户不能低于100万美刀。”里森手里筷子甩动,一根长长的河粉被甩得缠在了筷子头,“单笔交易额度,同样不能少于100万美刀。”

  陈文懒得跟这个人去绕,直接把半张底牌亮开:“我在瑞士联合银行拥有1点7641亿美刀存款,正在寻求理财方面的专业人士,为我做增值保值的投资。你们巴林银行如果不愿意接,那就算了,我找其他家,新加坡别的东西不多,投资银行比超市还要多几十倍。”

  里森看向唐赫德,眉毛挑了一下,跟特么勾引一样,眼睛里是询问的神色。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