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六十九章 太子手段_苟出一个盛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高季兴攻破兖州,看着声势浩大,实则并未得到百姓的支持。

  山东地区各州各县已经警觉起来。

  庞大的国家机器已经运转起来。

  即便是厢军,也是从战场上走出来的,并非手无缚鸡之力。

  高季兴攻下兖州之后,很快就迎来了战略困境。

  南进被徐州军镇司挡住,向西被汴梁军镇司击退。

  青州军镇司直捣黄龙,清扫泰山,截断了高季兴的后路。

  太子领两万精锐亲来的消息,提振了山东士民之心。

  泰山寇、密州叛军眼见形势不利,士气一落千丈,开始出现逃军。

  事实上,这场战争让太子的威望增加不少。

  谷/span太子还借此掌握了长安的禁军,将兵权揽入怀中。

  一个能文能武的储君,让大唐子民对他充满期待。

  李祎大军刚刚走到郓州,高季兴的人头,便被他的义子们砍下来,送到驾前。

  一场龙头蛇尾的叛乱就此平息。

  牙兵与高季兴的三族被斩于兖州。

  尸体悬挂在城门之上,曝尸三月。

  禁军几乎兵不血刃。

  李祎安抚山东道军民,赦免了密州、兖州两年的天赋,让百姓称颂不已。

  其后,李祎合青州军镇司、徐州军镇司扫荡泰山,拔出了为祸二十多年的深山老寇,让山东匪患悉平。

  经此一战,李祎得到了地方的拥护,手掌兵权,在朝堂上的话语权加重几分。

  枢密院的军政,也被李祎趁势拿下。

  就连张承业都被压下去了。

  一场权力的交接,在风平浪静中完成。

  张承业毫无怨言。

  大唐能再出以为贤君,也是他愿意看到了。

  “我们都老了。”张承业、李巨川两人满头白发,韩偓也年近古稀,非常识相的向太子请辞。

  太子极力挽留。

  三人去意已决,潇洒致仕。

  太子以子侄礼侍奉之,赢得了朝野上下的一致称颂。

  赵崇凝老而弥坚,一直以清流魁首自居。

  然而很快就有人揭发他子侄族人侵占良田,强抢民女之事,在民间声望一落千丈。

  赵崇凝羞惭不已。

  虽然太子没有任何要动他的意思。

  但赵崇凝自命清高了一辈子,无颜坐于朝堂之上。

  向太子提出了告老还乡的请求。

  太子一番挽留,最终泪送这位清流魁首。

  四大元老阁臣全部体面退场。

  虽然不是皇帝,但李祎在大唐的地位,已经跟皇帝相差无几。

  再无人敢挑战他的权威。

  崔源照、韩延徽、冯道、宋齐丘、耶律羽之等一干新锐被提拔出来,成了大唐帝国的中流砥柱。

  帝国气象为之一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长安城中,只有少数几人知道,这场叛乱从一开始就落入算计之中。

  当然其中秘辛也就不足为外人知晓了。

  帝国的波诡云谲、权利斗争从未有一刻停歇。

  高季兴的叛乱,宣示着一个新的时代降临。

  漠北燕然府、勃利府、镇蒙城等城池修建完毕以后,按照政事堂原来的归化,倭奴会被送往吕宋。

  但太子一声令下,倭奴全部被送往北平,营建宫阙城墙、港口、官道。

  时人渐称长安为西京,北平府为北、京。

  两京六都的格局渐渐形成。

  也许是为了摆脱皇帝的影响,太子故旧皆入驻北平府,提前准备。

  政事堂、枢密院、皇城司、宣教司皆在北平设有衙门。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