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九一章 娴熟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入京的时候,南方奴隶兴呼乾坤倒转,我辈何以常为奴;一片石之后,士绅可也看到了乾坤颠倒,我辈何以被追缴助饷分田。

  王监生的监生,就是苏北大灾时候,捐钱捐物捐出来的。

  乡绅出钱,朝廷给学历,给一张“统治阶级入门券”。

  不过自从上次活埋事件后,苏北的乡绅们老实了一段时间,至少没再怎么干类似诬陷别人要造反直接活埋三十几个这样的事。

  也算是苏北乡绅,给了朝廷一个巨大的面子。

  只是这一次不是类似于活埋百姓这样的大事,而是借着朝廷漏洞赚点钱的小事,王监生的心思也早活络起来。

  等着李乡绅一到,这一片一起承包河段的乡绅就算是到齐了。

  王监生也知道众人来是什么意思,他便先起了个调子。

  “诸位,此番朝廷信赖我等,又要修缮淮河,此事对我等也多有利。毕竟水潮之苦,诸位和我一样,都饱受其害。”

  “淮河肯定是要修的,干活的百姓,也得让他们吃饱。这没的说。”

  众人都点头,连连称是。

  王监生又道:“只是,话又说出来,兴国公不比你我,钟鸣鼎食之家,也不知贫民百姓事。若问问百姓,是愿意一天吃二斤白面,还是愿意吃四斤高粱,他们多半也选四斤高粱。”

  “现在,朝廷也好、民间也罢,都讲究个‘不谈虚妄命理心性’,要专办‘实务’。”

  “咱们这一次承包河段,也该本着这等想法。何谓‘实务’?便是要让干活的百姓吃饱,方为最大的实务。”

  “之前救灾,就有人说,不若将朝廷发的漕米,换作粗粮,这样灾民才吃得饱。”

  “若真真办实务的大人,便称赞为善举。”

  “可也有些空谈道理的、顽固不化、不知变通之辈,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为若开此口,必引贪腐。”

  “可结果如何呢?同样的灾,假使同样的二十万石米,办实务的,灾民吃得饱、饿毙者少;那些顽固空谈者,却使饥民骨瘦嶙峋。”

  这样说,众人心里都喜,如何不明白王监生的意思?

  至于说救灾,用大米换粗粮,这是贪腐的一贯逻辑。

  逻辑,是绝对没问题的:

  朝廷无能,财政制度全面倒退,朝廷手里没资源,能调动的国家粮食储备,只有漕米。所以朝廷只能发漕米、发白银。

  理论上,大米换粗粮,饥民要的是饱不是好,这逻辑是一点没问题的。

  但,现实是现实、逻辑是逻辑。

  现实就是,谁来保证所有的米,都换了足额的粗粮?

  现实就是,一放就乱,只要开了个小口,蛀虫就能毁掉整个大堤。

  如果朝廷能够保证每一粒大米都能换成粗粮,有这个统治能力,那还脱裤子放屁运大米干啥?直接花钱买粗粮运过来不就得了。

  因为没能力,所以才不得不用最死板的制度。

  现在刘钰直接把这个死板的制度拆了,留了一个天大的漏洞,自然就有人往里面钻。

  王监生当然不会说自己要贪腐克扣,而是给他们承包的这一段的赚钱办法,指明了道路。

  刘钰留的道路太多,针对不同的胆量、不同的贪心。而王监生指明的道路,就是细粮换粗粮,套取细粮粗粮的价格差。

  而要这么干,王监生随后又指明了现实的操作问题。

  承包的河段,要先挖两头、从两头往里挖。

  这样,就能保证自己这边的人,和隔壁的人不通气。免得真遇到死心眼的,真保额保量的给挖河的百姓细粮,容易露馅。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