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七三章 猜疑链(下)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说客闻言,故作惊诧道:“国公何等样人,难道也信这样的话?”

  “前朝尚有五年平辽之豪言呢,但实际又如何呢?他们如何保证盐政一定如他们所想的那般,只要改革,便可多利几十万?”

  刘钰似笑非笑地看了说客一眼,盯了片刻,慢悠悠道:“你的意思是说,一定不行?”

  说客忙道:“回国公的话,还如刚才所言。行,也不行。小人斗胆试为兴公言之,若无道理,小人这里离开,再不做这口舌之事。”

  见此,刘钰心想还是自己的态度让这些人产生怀疑和误解了,否则的话,他们应该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很多事,讲道理是没有用的。

  但既然对方已经掉进圈套了,明知道这番话都是如之前“给蜀盐加薪柴税”、“查禁闽粤晒盐法”之类的扯淡言论,可刘钰还是假装收了钱需得给人个机会才是。

  “国公明鉴,这行与不行,要分开来看。”

  “淮北,行。”

  “淮南,不行。”

  “但恐天下人觉得,淮北行,则必可移此政于淮南。”

  “然而,一来,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枳橘如此,盐政亦如此,淮北可行之法,怎么就能得出结论,证明淮南一定行呢?”

  “二来,天下愚者多矣,多以为淮北可,则淮南必可。然而淮北之盐,不过三十五万引;淮南之盐,数倍于淮北。一旦其政移于淮南,盐政崩溃,则势必大乱。”

  “昔者,王荆公以为,盐山等地既已行青苗法,且效果显著,遂以此为论,以为全国皆可。然而结果如何呢?”

  “再者,本朝开国之初,太宗皇帝之训,移民辽东,于苦寒之地当多种玉米等物为食,以为此物不苛土地,秸秆又可烧柴喂牛,极佳。然而,所结穗棒,不过三寸;穗未成熟,霜寒即至。乃至于许多戍边之民,煮其种籽造绝产之霜,而求归乡。”

  “这都是一样的道理。在这里行,怎么能得出在那里一定行呢?然而这样的道理,便如太宗皇帝、王荆公那样的人物,尚且不能够免于误判,寻常人又怎么可能明白这个道理呢?”

  “我言行,便是说,淮北若行新政,必可行。”

  “但,淮北与淮南不同,所辖范围不同、道路交通不同,淮北能行,淮南未必就行。”

  “一旦淮北行,则天下人必以为淮南必可,这才是要提防的地方。是以我说,行也不行。”

  “天下愚民太多,悠悠之口难防,到时候淮北真的行了,那些人又怎么能够理解淮北和淮南的区别呢?”

  “索性,淮北行也不行,此方为上上之选。”

  按照正常的说客讨论,这时候刘钰就该问“淮南为什么不行呢?”

  但刘钰没问淮南为什么不行,而是问道:“如你所言,你也认为淮北可行?”

  这说客来之前就明白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