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七一章 猜疑链(上)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搞,这不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吗?

  比资本?

  比银子?

  比流动资金?

  松江府的那些“暴发户”会怕这个?

  他们怕的就是不比资本比白银。

  怕的是比关系、比宗族、比朝堂、比社会网。

  划得入场券是多少?要白银还是要黄金?亦或者是锡兰北美的珍珠?

  搞“验资抵押”?一群几乎是大顺“白银发钞行”的海贸集团,会害怕用庭院房产为质押,但怎么会怕用白银为货币的验资抵押?

  有那么一瞬间,郑玉绪都怀疑,这吴敬梓是不是被松江那边的财阀收买了,跑到这里来当做死间的?

  这么搞,以前行。现在可真不行。

  而且,现在于淮北巡查盐业的,恰恰就是那些松江府商人的后台、幕后黑手。

  再想想吴敬梓出的这个办法,难道真的只是巧合?

  恐怕,寻常人都不会这么想。

  郑玉绪也就是个寻常人,扛着箩筐靠走街串巷卖盐一步步干起来的,是他的祖辈,不是他。

  而盐商和口岸之前那些坐在家里卖茶叶瓷器丝绸的差不多,都是些废物。这也是刘钰不是很瞧得上他们的一个原因:躺着赚钱太容易,把人都养废了,既无进取精神,也无扩张之力,甚至连基本的舆论公关都做不好、不会做了。

  便是正常人都会怀疑,况于这等养废了的、破产之后只能让老婆在家接客卖钱的?

  怀疑更甚,郑玉绪不可不防。

  “敏轩兄,你这办法妙是极妙啊。只是,我有一事不解。”

  吴敬梓以为还是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心想反正都已经这样了,一并说了,也权当了却了一桩心事,自此之后,我不欠你,你不欠我。

  “郑兄但讲。”

  “敏轩兄为人狂放,江南多知,又多哂讽士绅富贵之辈,入木三分。说句难听的,我等盐商,在民间的名声并不好。”

  郑玉绪说到名声不好的时候,笑了笑,接着道:“为官的,以为我们是中饱之辈,以至于官盐敌不过私盐,皆我等之故;平民百姓之家,以为我等为富不仁,心里多有嫉恨。此番盐改风声一出,多少人拍手称快。”

  “按说,敏轩兄对我等盐商也无什么……无什么好感吧?”

  吴敬梓也不作伪,理直气壮地点了点头。

  “郑兄说的没错,我确实无甚好感。只不过,为人者,当有德。”

  “昔者淮阴侯不忘一饭之恩;乡民偷穆公之马而穆公赐酒解马肝之毒,韩原之战乡民效死;魏夥不殉其父爱妾,终有结草之报……此皆古之大德,而今人心不古道德沦丧之际,时人虽多忘,吾却不肯忘。”

  “当年穷困之际,受令尊大恩。岂可不报?”

  说到这,又忍不住叹了口气道:“为报此恩,我与挚友割席断袍,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

  他说的诚挚恳切。

  可郑玉绪心里忍不住道:扯淡!这年月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