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五七章 王朝的最后一次成功改革(七)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发展海军、继续扩张保证足够安全的南洋缓冲区的地步了。

  伴随着南洋成为产米基地,某种程度上讲,马六甲已经接替了镇江府的地位。

  到了这一步,其实已经无路可退了——运河一旦被废,真要海上出了事,那运河可不是三年两年能修好的。

  运河被废,是破釜沉舟的举动,没有回头路了。

  海军不行,连夜修运河,哪怕有的是银子,那也得修几年,到时候怎么样呢?

  科学院倒是搞出一些铁轨车,但那玩意儿皇帝去看了,也就还只是个玩物,要到真正变成“不需要水的大运河”,皇帝怀疑自己都未必能够看到那一天。

  一旦走向大海,便退无可退。

  帝国在慢慢滑向一条之前的二十余史无史可鉴的路上。

  一时间,皇帝很是理解了刘钰为什么对钱银兑换那么紧张的原因,那种不知未来的莫名恐惧、无法预测、无法用过去的经验或者推理的理性去推断的事物,总是叫人慌的。

  温水煮青蛙一样的变化,又伴随着必须重视海军,引发了更多的新问题。

  海军,就需要一群新学军官。读十三经的当不了海军,经纬度都算不明白,怎么当海军军官?

  哪怕皇帝已经意识到了,许多地方的新学学生,可能会成为一个大问题——他们无法科举,但他们还有学问——可现在帝国已经被逼到不得不重视海军和贸易这一步了,又不可能取缔新学,只能任其“泛滥”。

  的确不能科举,那会天下震动。

  然而也得给这些人找些事做。

  可是干什么呢?

  皇帝的目光又重新挪向了苏北淮南地区,也就是刘钰准备杀许多人的地方。

  一旦靠这种引蛇出洞的手段,将当地劣绅屠戮干净,朝廷是不是可以学一下秦时制度,选拔新学学生,让他们作为小吏,填补乡绅被屠戮一空的淮南苏北?

  一来一旦新淮河修好,必须要有人承担原本乡绅的位置——修黄河,国家出钱,那维护当地的水渠呢?肯定需要有人来组织。

  二来新学学生里,一流的进科学院,次一等的入海军,再次一等的做商贸职员,可这些仍旧无法给优秀的人才上升空间。南洋是一个方向,淮南亦可为一个容纳的水池。

  三就是收税问题了。

  十税一甚至八税一,在土地分给小农、取缔了那些地方摊派之后,百姓依旧是负担的起的。朝廷也需要一个高效的税收体制,来维系运转。

  靠收上来的税,给那些新学学生做薪水,朝廷依旧还是赚的。

  除了这三点之外,还有另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统治深入到县以下,也就意味着要管很多的事。

  统治统治,只管收税,那不叫统治。

  这不是皇帝爱民如子,而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高利贷也是贷,最起码是贷。

  一方面,把乡绅一扫而空。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