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三九章 南洋印度贸易区(上)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洋换香料,和一块钱买茶回欧洲卖,后者利润更高。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为数不多的白银要用在高利润的商品上。

  同时,又因为白银不足等问题,使得荷兰不得不选择欧洲的一些日用品,因为在欧洲他们也可以用债券的方式进行周转。

  众所周知,资本是趋利的。

  如果欧洲的日用品、五金商品,真的可以在中国盈利的话,那么他们的贸易中一定会夹杂着大量的日用品,也就不会出现历史上182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国会中的那段发言:过去二十三年,纺织品和五金品销往中国,为公司带来的160万英镑的损失。

  所以,可知大顺的日用品、五金商品,肯定是比欧洲便宜的。

  然而,荷兰东印度公司明明距离中国更近,但却因为白银不足的问题,使得他们不能够用便宜的中国货在东南亚销售。

  有限的白银,要用来购买利润率更高的货物。这就使得他们往印度和东南亚销售的小商品,是价格比较贵的欧洲货。

  同时,因为巴达维亚的特殊政治地位,又使得所有交易都必须要在巴达维亚中转。

  船要先来巴达维亚,配货分装之后去印度,换了棉布之类,再来巴达维亚分配,发送到各个地区。

  有时候又不得不考虑货币不足的问题,不得已减少货物供给。

  减少货物供给、又保持垄断,那么显然,必然会导致走私横行——西班牙给荷兰人上过好几次课了,自己货不足还非要垄断,这不是找着被走私吗?

  现在大顺这边接了荷兰人的盘,至少在货源这个问题上,杜绝了荷兰面临的问题。

  在货源提供上,大顺这边是绝对自信的。

  甚至连中国短板的钟表业,历史上英国人都感叹过,往中国卖了二十年的高价钟表和八音盒,结果就是二十年后伯明翰的发条工匠因为二十年的外贸兴盛而多收徒工,然后二十年后集体失业。

  再一个,巴达维亚对大顺来说,一文不值。那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首都”,但对大顺来说,马六甲意义更大,巴达维亚毫无特殊性。

  于是,大顺的货船,是在松江府直接配货,配货之后直接拉到南洋的各个城市、岛屿。

  白银资本充足,同时又依靠纸币、依靠手工业品的绝对优势地位,建立起了纸币信用。

  拉去、卖货、收钱;买香料,给钱。

  不需要买办在其中加一层价,也不需要买办来周转白银,直接采取货栈模式:公司自己建货栈,收货、卖货都在货栈。

  这一点也是大顺资本与荷兰资本之间的差别。

  荷兰的利息太低了,使得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股本规模一直不大,缺钱就发债券;大顺的利息太高了,使得西洋贸易公司成立的第一天,股本规模就比荷兰那边大得多,因为注定没法借钱,只能靠股本和利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