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三四章 笑话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顺的“发钞行”,更是早就列入了改革范畴。筹备的银行,要求金银利润发兑换券,承诺随时可以兑现,但问题是这些纸币,现在来看通用范围只有苏南、南洋、鲸海,以及依托辽河和天津的煤铁区。

  想换白银跑路,那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虽说可以随时兑换,但兑换了干啥,得备案一下。

  而这个银行的强制纸币兑换,又是以贸易的高额回报率为基础的,使得各路商人不得不接受:要么,放弃西洋贸易公司和东洋贸易公司的叫人眼晕的利润;要么,接受纸币。

  实际上大顺这些年,只开发了一个云南的铜矿,缓解了小额货币问题。但大顺并没有超大的银矿和金矿,所以大顺每年增加的“货币”,可以说,全部都来自东洋贸易公司和西洋贸易公司。

  刘钰也没有动存量,而是动的比较容易动手的货币增量。

  东西洋贸易的货币增量,又是巨大的。

  从明朝到现在,纯粹从外面流入的白银,已经达到了7万吨,折合22亿两。而在明朝之前,中国的总存银量,可能还没这个数的三分之一。

  这还不算日本贸易的流入。

  是以刘钰直接抓住了流入的关口,也就是的每年新增的白银都是以纸币的形式增发,而纸币现在又确保可以换到足额的白银,但纸币又不是全国流通的。

  这类似于在松苏南洋等地,搞了一个“外币区”。而要在大顺其余地方花钱,要用大顺的本币,白银和铜,别的地方暂时根本不认纸币。

  徐家这样的豪商,有钱吗?

  非常有钱,身家数百万。

  但是离开这几个特殊地区,就没钱。

  而这几个特殊地区,可以说,不管是奢侈享受,还是吃喝嫖赌,都不影响。

  要是苏南地区都满足不了了,那别的地方估计更不行。

  既如此,也难说到底是有钱还是没钱。

  只能说,他们的钱不自由。

  很不自由。

  刚搞的时候,众人也看不出来有什么影响。觉得拿着白银还有损耗、大额交易还麻烦,搞纸币兑换券当然更好。

  可等到人们逐渐接受后,商人们才发现原来这上面还有枷锁。

  这些缓步进行的改革,当一件件都被联系到一起后,也就成了徐涛嘴里的那个反问。

  “现在呢?”

  一只有形的手,死死控制着这些海外贸易增值资本的流向。

  因为这只有形的手的主人确信,要靠无形的手,这些增值的资本保管奔着土地和放贷去了。

  但非全国流通性纸币这最后一道枷锁落下之后,就出现了徐涛现在感叹的这副场景:

  国公说,在商言商,咱们要讲利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本官是不会用官府手段强迫你们做你们不愿意做的事的!

  反手就是一整套政策,让利益最大的买地和放贷难行。

  只是先把狗脖子上拴上绳子,然后在绳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