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三一章 绑定(上)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招手让小儿子坐下。

  刘钰今天的这番话,不同的人听来,能听出不同的意思。

  徐涛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他早年就是搞走私贸易的,为此还搭上了大儿子。

  新井白石出台了贸易新令,减少日本的金银外流,顿时让那一年的出货量减少了一半以上。这才导致了徐涛让大儿子铤而走险,过马关海峡去走私,结果死在了海上。

  大顺后来的伐日战争,他全程参与,作为贸易公司的代表,负责协调后勤。

  他年事已高,这辈子也算是经历了太多。从当年的对日贸易拿到铜矿定价权,压的日本商人不得不赔钱卖铜以便从生丝上找补;再到被新井白石一个行政命令逼得儿子这个走私贩子被炮打死;再到对日战争打开日本国门,原本的走私成为了合法的贸易。

  经历的多,也经历过走私转正为合法,经历过被一纸行政命令逼得走投无路的种种情况。

  如今回望过去,真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幽幽回味了许久,才对小儿子道:“国公今天说的这番话,你未必真的明白。我经历的多,这话我却听得明白。”

  “你也知道,你大哥死在了日本。说句不好听的,当时你大哥干的那叫什么?其实就是走私。”

  “问题是,这种走私,国公怎么看?”

  “你也知道,当年我跟着国公去签马关条约,也给你大哥做了做法事。国公也倒了杯酒,对你大哥的定义是【为日本人民能穿上更好更便宜的丝绸棉布而献出生命的自由商人】,还给立了个碑。”

  “国公一般不会轻易评价别人,但凡他评价了,可能他内心依旧不屑,但却在试图传递一种意思。用国公自己的话讲,这叫‘态度’。”

  “当年国公签马关条约的时候,还派人去祭扫了新井白石的墓,只说为他驳基督、而兴名教之功。实际上,国公懂儒学吗?便是懂,他也不近朱子学问。无非就是赞他当年为防金银外流做的种种手段,似有种恨生不逢时不能做对手的感叹罢了。再就是骗诱一下日本的儒生,以儒为勾连,使得日本儒生顺从天朝之统治。”

  “你觉得,若本朝丝、棉、茶等物,皆有舶来品竞争,国公还会高呼什么自由贸易吗?只怕他做的,要比新井白石还要过分。”

  大儿子已经死了许多年,实际上徐涛连模样都已经忘记了。只是这些年亲身经历了大顺的海外贸易拓展,联想到自己之前的经历,对刘钰的许多做法,总比别人更能理解一筹。

  徐亨没经历过父辈在日本贸易的苦涩,只是听说过当年的二桃三士之计之后,各家都要争相给长崎奉行送礼以求那么几张定量的贸易信牌。

  听说过,没见过,也就完全无法理解父辈们当年的经历。

  如今徐涛说起往事,延续至今,徐亨想想刘钰的政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