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七十三章 法理问题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玉玺。

  前几条都正常,只是最后一条,这事和刘钰在齐国公那“诬陷”传教士有关。

  因为刘钰和齐国公开过一个玩笑,说传教士给齐国公的翻译是“齐国的雷古勒斯”,有列土封疆之意。

  这个当时只是作为一个玩笑,刘钰顺嘴胡咧咧。

  可他当是开玩笑,齐国公却不敢当玩笑,事后立刻就把这件事奏报了皇帝。

  加上之后的禁教起源,再加上刘钰在金水桥问对时候的几句莫须有,让皇帝对传教士极度不信任。

  在戴进贤出使罗马之前,皇帝派孩儿军中的一些高手,弄到了几张传教士绘制的中国地图。

  这种不信任感终于爆发了。

  在传教士绘制的中国地图上,汉地诸省、雪山、蒙古等地,都是分别标注的。

  汉地诸省的单独地图上,标注的名称是“REGNISINA”。

  有了“齐国的雷古勒斯、皇帝还是凯撒”这件事,对于翻译问题皇帝还是很在意的。

  这个地图上的拉丁文,找了人专门翻译出来后,意思就让皇帝很不爽。

  这意思是“汉人法理王国”。

  而至于雪山高原、蒙古等地,也都是用的“XX法理王国”这样的词汇。

  用西方那一套,大顺皇帝李淦,是兼任三个法理王国国王的皇帝,此时大顺也也可以被分成三个法理王国。可就像是沙皇兼任芬兰大公这样的事,早晚要出大问题。

  这个“法理王国”的翻译,就让李淦极为不爽。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怎么就分出来了一堆法理王国?

  爹老子的,额作为天朝皇帝,还用得着兼任什么汉法理王国的国王?

  所以在解决喀尔喀蒙古这件事上,李淦考虑到日后不可避免的西洋诸国的影响,坚决不兼任蒙古大汗,也不以个人身份接受类似天可汗之类的称呼。

  而是坚决让蒙古诸部作为大顺的男爵子爵伯爵,在法理上直接抹去蒙古法理王国的存在。

  毁掉那个“蒙古玉玺”,就是为了碎头衔、洗法理,而不是宣称头衔作为副头衔、以中华皇帝兼任蒙古大汗。

  而且在来之前,李淦再度召见了在华的耶稣会传教士,告诉他们以后画地图别胡乱画,更不要胡乱用词。

  至于能不能接受,没得谈。

  当然,现在不是对喀尔喀蒙古直接亮出条件的时机。

  李淦登台而坐,鼓声悠扬,在一众将军和喀尔喀贵族的注视下,当众下达了第一道军令。

  炮兵按照御选的炮位进入阵地,鸣炮、攻城;御选夜不收骑手,在指定位置插标记旗,作为坑道挖掘的参照物;中吉营左右前标,列阵左右,防备城中出击;松花江府兵轻骑逡巡侧翼,防备哥萨克骑兵突围。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