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零七章 恍然大悟也晚了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话说的,就有些诛心了。

  负责,谁负责?

  只考虑事实的话,东印度公司的董事觉得这件事联省议会的责任更大一些。

  联省议会当时也没考虑到这一层,当初可也没说这不合规矩,这算是对天朝大皇帝不敬、这算是外交事故等等。

  如今出了事,却把很大一部分责任推到了东印度公司的身上,说东印度公司也有责任。

  讲道理,摆事实,确实是联省议会的责任更大一些。

  但是。

  此事,和事实无关,只和立场有关。

  如果奥兰治派想要上位,那么就可以煽动说是联省议会的责任。

  而如果VOC的几十人的董事团成员想要公司决策权,那么这就是十七人绅士的责任。

  然而,奥兰治派此时显然不想上位,联省议会不会自己问责自己,能问责联省议会的只能是奥兰治派,奥兰治派现在不想问责。

  可公司的几十人的董事团却一直希望从十七绅士那要权。

  既然此事和事实无关,又既然奥兰治派传达了绝对不会借机生事的意思。

  所以,即便责任不是十七人绅士的,但却也只能是十七人绅士的。

  这件事真要是闹大了,没人会关注事实,也没人会关注真相。

  大议长安东尼这是直接强压东印度公司的董事,接受他的决议:尽快和大顺谈判,不要讨价还价。

  因为这个把柄,会压的东印度公司的十七人绅士,很不舒服。

  大议长完全可以用这个把柄,来让东印度公司的十七人绅士团不得不接受联省议会的一些条件——否则,那七十多个一直想要参与公司决策、对公司十七人团掌管一切而颇为不满的董事们,就会借此要求分散十七人绅士的权力——是你们十七人犯了错,导致出现了严重的外交事故,那你们凭啥还做决策?

  这场外交事故,可以理解成“正是因为当初东印度公司董事会瞎做决策,导致了大顺天子心里不满,觉得别国都是派国王特使来,你们荷兰咋这么牛,就派个公司下属来?这才引发了刘钰前来改变贸易模式的后果”。

  至于是不是,不重要。

  重要的是,听起来说得通,几十人的董事会就能借机发难。

  到底是不是这回事,无所谓。

  安东尼的言外之意,就是你们这十七人绅士,好好听话。

  和大顺这边的谈判,联省议会说的算。

  你们要是闹事,我就把这个外交事故的细节公开,到时候就算不能组建超大的70人大董事团,至少如今的十七绅士也得撤换一批吧。

  用刘钰嘴里的“礼法”、“平等外交”等辞令,断绝了东印度公司作为政治主体和大顺谈判的可能。

  用之前那场外交事故导致的后果,来强压东印度公司听话。

  双管齐下,东印度公司的董事也只能有苦难言。

  东印度公司的董事心知肚明,此时只能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