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四九章 政策亲近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起天朝的正牌理藩院,业务水平强的不是一点半点。

  用英国的人的话来讲,【土地是爪哇全部的财富源泉,而英国并没有多少从事农业耕作的。唯有充分了解爪哇的土地制度和村社结构,才能对爪哇社会的特性、习俗、经济、制度,制定科学的发展方向】。

  只不过,屁股决定脑袋,考察报告做的再精细、考察的再清楚,方向错了,知道的越多也就越反动。

  就像是屠龙术,学好了,可以逆操作,做最强的恶龙。

  简单来说,英国想在爪哇搞土改,再明确点,就是“破井田、开阡陌、免役法、青苗法”。

  【我们的目标,是激发爪哇人的勤劳。让他们分享劳动成果,而不是将劳动成果和个人利益分割开。要让他们将劳动和个人财富联系起来】。

  做法就是:

  改革村社土地所有制,将土地划分给个人,给予小农,由殖民政府征收土地税。

  取消荷兰的强迫种植制度,取消封建徭役制。

  废除村社土地所有制,土地收归殖民政府,在政府和农民之间,推行租赁合同,明确租地年限,根据土地肥力制定地租数额的具体数目。

  废除各种强制性劳役、义务,减轻农民负担。

  由殖民政策向小农发放贷款,以确保小农拥有生产的资本,利息较低,待收获后偿付。

  这基本上就是巴达维亚华人起义者,关于土地政策的纲领。其实也就是理想化的“货币实物地租取代劳役地租之理想井田”、“免役法”、“青苗法”、“方田均税法”。

  问题是,英国人嘴上这么说,但屁股坐在哪是有数的,打败荷兰来统治爪哇,不是来为爪哇人民和华人来服务的。

  所以,一月份宣布试点劳役制度改革、六月份改革失败。

  公司直接给主持土改的总督去了信,告诉他公司的目的是盈利。而你废除了封建劳役制、废除了强制性劳役和义务,干活得花钱雇人,钱谁出?公司和荷兰人血战,是来这为爪哇人民服务来了?

  这个改革,算是从“封建劳役”,改到了“免役法”。

  问题是从宋的免役法、到明的张居正改革、再到大顺这边的完成了张居正改革,收税雇人干活减轻徭役,这一切能够推行下去的原因,在于朝廷不是一家公司。

  朝廷没有股东,不需要看利润报表。

  但东印度公司不行,一月份宣布改革、六月份就发现雇人干活还花钱,远不如封建劳役制省钱,于是出了个补丁:“之前关于免除徭役之政策,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但凡政策,只要有“视具体情况而定”的补丁,那就等于没有。

  六月份出完补丁,十月份又宣布改革不包括万隆和巴达维亚地区。

  因为英国接了荷兰的盘,真正能管到的地方,也就只有万隆和巴达维亚。

  剩下的地方还有大量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