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零零章 善胜敌者,胜于无形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好的,不答应那就实在没有道理了。

  对荷兰人如此让步,一旁的英国使节心里一阵无奈,本想着趁着这次机会制造中荷之间的裂痕。

  可没想到大顺这边对荷兰做了这么大的让步,甚至认可了荷兰在东南亚的统治。

  心里正郁闷之际,李淦又叫了英国使节上前。

  “朕闻尔国正与西班牙国交战。尔等交战,只要在天朝之外,自与天朝无关。”

  “然尔等虽多加请求,又献厚礼,请求能在天朝港口补给停靠。朕富有四海,岂能因此小礼而应允?”

  听到这,英国使节心里一寒,却又听刘钰翻译道:“然朕念及远洋出海,长期不停靠,亦多有死伤。上苍有好生之德,此事亦可商议。只是若由尔等停靠,就不得不许西班牙人亦停靠。否则,便似天朝近尔国而远西国。天朝于外,一视同仁,专许尔国停靠,万万不能。”

  英国使节心下转忧为喜,西班牙人有菲律宾,也根本不用在大顺这边停靠补给。

  允许两国都停靠,实际上就是在拉偏架。

  惊喜之余,英国人自觉好像也能明白大顺这边的考虑。

  无他,历史遗留问题。

  明末的时候,英国是被荷兰人当枪使过,联合舰队的舰队司令是英国人、舰队一半也是英国船,去打澳门、劫华人商船,查日本货船,最后用完之后被荷兰人一脚踢开赶出了东亚和东南亚。

  但英国人觉得,这点仇恨,相对于西班牙和中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要轻得多。

  吕宋对华人的屠杀是一方面。

  大顺对天主教严防死挡的态度,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荷兰之所以能在日本贸易,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荷兰不信天主教。

  虽然大顺和法国走的很近,但在英国使节看来,大顺认可了荷兰在南洋的统治、这么快就结束了对日战争,瑞典又传来消息要对俄宣战,显然大顺是要趁着机会打俄国。

  法俄关系,在特蕾莎女王斡旋达成三裙同盟之前,一直都不怎么样。这一次的俄土战争,土耳其也是找的法国作为中间人调停停战的。

  在英国使节看来,中法关系一方面是因为从路易十四时代不断派遣科学院院士级别的传教士互访打下的基础,也是因为两国如今对俄国都不怀好意。

  但如果没有俄国,就法国的宗教信仰问题,大顺多半是不会选择法国作为盟友的。

  法国和大顺还有共同的敌人,西班牙运气就差得多了。加上吕宋屠杀的历史遗留,以及西班牙对传教的狂热、再加上马尼拉林林总总的教团,在英国使节看来,大顺是希望英国占据马尼拉,从而将东南亚的天主教势力驱逐出去。

  所以才有了这个明显的“拉偏架”的举动。

  虽然英国使节理想中的外交局面,还要加上一个趁机排挤荷兰人。但现在这情况,排挤荷兰人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