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终章 九三年(十八)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各宾分地,都属于土地改革,甚至于满清的逃人为奴法定人身依附圈地,也是土地改革——正着改是改;倒着改,也是改。

  从传统王朝的角度,这种改革,可以视作历史惯性、习惯、不想让当地土司势力太强、改土归流就得搞流官就得干死土豪。

  从资本阶级的视角,这种改革,为大顺蓬勃发展的工业起步,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也通过这种新的生产方式完成了爪哇的分配改革,创造了更大的市场。

  从爪哇封建贵族的视角……这个,他们的视角,大顺根本不在乎。

  就像大顺在西南改土归流的时候,会在乎当地土司的意见吗?要么接受、要么死,并无第二条路。

  尤其是,大顺因为前朝教训——妈的,边疆土司、酋长,说不定哪天就做大了——是以,在这种事上,自从军改之后,尤其是刘玉以几千人规模而不是以十万人会战为思路的军改之后,那是相当激进的。

  于是,从下南洋开始的一系列操作,到现在也是大几十年过去,改革效果显着。

  然后,一切也就朝向大顺熟悉的方向而狂奔了。

  既是统治方式、税收、土地制度的熟悉。

  也是造反、起义、反抗这些东西的熟悉。

  历史上,英国在印度的一定地区,按照英国的农业方式对印度的土地所有进行了一些改造。

  通过土地确定所有权、农业税、以及土地私有制可以作为商品交易。

  其实,也就是相当于弄成了大顺这边传统的地契模式。

  然后,英国人就懵了。

  因为盘剥、重税等,导致高利贷横行。而高利贷,又带来了土地兼并。同时按照改变后的土地所有制: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你借了高利贷,没钱还,那你把你的土地还给债主,不是理所当然的?

  于是,在印度大起义前后,大量的贫民土地所有者,既没有钱交税,又没有钱还贷,只能把土地交到放贷者的手里。当起义来临时,贫苦农业群体,纷纷走向反抗殖民者的道路。

  并且,在印度大起义前后,就爆发了许多次贫民杀死高利贷者、土地兼并人的情况。

  以至于英国的殖民者,有些懵地发现【没有一个阶层,像失地小农一样反抗我们】、【印度小农逐渐由痛恨放贷者、土地兼并者,演化为仇恨英国的统治】……

  是的。

  英国人当时是有些懵的。

  而英国人懵的这种情况,若在大顺看来,这有什么可懵的?

  只会觉得:意!好!这个我熟,对此我有丰富的经验。

  所以,这其实是个普遍问题,也即老马说的小农土地所有制的普遍问题。

  因为是小农土地所有制的普遍问题。

  而大顺又把小农土地所有制强加给了统治地区。

  于是这个普遍问题,也就演化为了普遍的、类似的反抗。

  这种反抗,又因为大顺这边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