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终章 九三年(一)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既是连谥号都带了,那朝廷自是早就知道人死了。

  纵然说,二十多年前,如今天子还是皇子的时候,兴国公挂印捐产,寄情山水,再不闻政事,或曰从赤松子游故事,似乎一下子消失在了朝堂。

  但终究,皇帝要找的人,总能找到。不但找得到,而且连什么时候死的、每年都去了哪里,实际上皇帝都清清楚楚。

  正因为找得到,或者说明知道身边就有皇帝的人,才能效从赤松子游故事。若是找不到……总有一款罪名适合你。

  人一死,有时候便是好事。

  比如此时的大顺,恰恰便需要这么把这么一个特殊的死人的尸骨迎回去,借逝去的人的口,说一些话,或是表达一些态度。

  至于怎么死的、为什么死在这里,就是个很简单的故事:岁数大的老人,熘达到这来看瀑布,地上湿滑,一不小心摔了一跤,人就没了。夫妻两人,老太太岁数大了,也经不起折腾,不可能带着丈夫尸骨叶落归根,便在这里住下,然后直到老去,合葬。

  就这么简单,倒是真的既没有什么阴谋,也没有什么戏剧化的故事。

  至于说为什么要迎回尸骨,除了死人比活人有用之外,还有一个比较“风水”的原因。

  这里,要修铁路了。

  纵然说,朝中很多大臣、昔日那场政变的从龙之臣中不少都是实学派出身,曾经多和兴国公打交道,颇知兴国公昔日的怪癖:好煤烟、好机器之震动,乃至于松苏地区的一些人为图结交,楚王好细腰之故事不断上演,弄得上等的传统园林非要特意弄个蒸汽提水机不伦不类。

  众人心知,国公生前便有此癖,既已薨落,只怕葬在高处观铁路、水力工厂,亦是得偿所愿。

  只不过,如今天子为行新政,托古改制而得大义。

  既是托古,那么事死如事生这样的大事,总还是要按照古时传统来的好,多多少少讲点风水,以彰法古革新之义。

  比起迁葬防火车震动墓穴这样似乎有些“奇葩”的事之外。

  天子的托古之名改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比如眼下,已经开始利用密西西比河的这座瀑布切割木料、准备枕木、开始修筑的直达枫林湾的铁路。

  因着托古事,大顺这边的路轨,取古意,车同轨之六尺轨,天下通用。

  从扶桑,到日本,到朝鲜,到南洋,到印度,皆用此标准。

  始皇帝之同轨,轨六尺。

  而此尺用复古夏尺,经考据学考证,夏尺当为公厘,是以大顺标准轨,六尺轨,为1481毫米。

  公厘,倒不是舶来词,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大顺在一战之后主导的一次“方便国际贸易的度量衡会议”中,和各战胜国、战败国,一起商量的。

  既不好用大顺的尺、也不好用法国的尺、自更不好用英国的尺。大顺当时又没能力做真正的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