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八三章 最后的闹剧(九)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事。

  那么,就不能“抛开现实不谈”,只谈“道理”。

  因为,世界是真实的、现实的。

  所以,不能抛开现实不谈。

  是以,李欗承认现实。

  所以,李欗念了王安石的诗,也说了苏辙的评价。

  最后,只能说,各取一半。

  那,这话听起来,便有意思了。

  各取一半?

  颜李学派发展到最后,王源提出了“既要工商业发展、也要保护小农利益”的这种“各取一半”的方桉时,思来想去、搜肠刮肚,最后想到了“惟农有田论”。

  亦即,强化身份管控,如此才能各取一半。

  这个“惟农有田”的前提,就是既要工商业发展、又不能跟朝鲜国似的取消货币、又允许土地适当买卖等等。

  最后脑子一转,哎,你商人不是有钱吗?那我给你打个身份标记,商人不准买地,有钱也不能买,这不就解决了吗?

  这,也是承认现实。

  那么,各取一半,承认现实,得有政策、有手段、有统治技术、有具体办法。

  而不是说,空在那谈政策,就能保证商人有钱不去买地、不去放贷,而是老老实实在先发地区搞工商业的。

  那么,政策呢?

  具体的政策,怎么办?

  王安石给出的方桉,在诗里写的清楚。

  【人主擅操柄,如天持斗魁】

  问题在于,这个方桉本身,就是空想。

  你大宋也好、大明也罢、大顺也在内,算个什么东西,能做到【如天持斗魁】?

  你啥组织力啊?

  你啥基层控制力啊?

  你真以为人主就是黄帝,能四面而知天下细微事呢?

  一年十几亿亩土地,收不到2000万两白银的行政能力,也配谈【如天持斗魁】?

  这倒不是在给横征暴敛唱赞歌。

  而是。

  我有本事收一亿两白银的土地税、但我不收。

  和我也想收,但我没本事收。

  这根本不是一回事。

  你得先有收一亿两的本事,才有资格谈“仁政”,我不收。

  而你压根没本事收,嘴上却挂上“仁义”二字,那就纯粹是我当不了首富是因为我不想了。

  不过,刘玉也没有追问这个,而是问道:“如今有一些学问,渐成显学。”

  “即所谓均田、十一、造船、移民、垦扶桑。”

  “先富小农,而后工商。”

  “如此,市场可得。”

  “如此,小农富,而为他人佣雇为工者,工资必高。”

  “亦可算是如今条件下,苏子由之所谓‘其贫而不贵,贫富相持以为久,而天下定’之策。”

  “此种显学,甚嚣尘上,神魂渐成。殿下以为,或可行乎?”

  “又兼或,有复古儒生之言,掺杂其中。以为成乡约、变井田,加诸其上,则更进一步。”

  这,在大顺并不是什么忌讳。

  一直以来,均田乃天下第一仁政的说法,就是政治正确。

  办不办是一回事,这个说法会不会直接被抓住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