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八零章 最终的闹剧(六)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产业上送。

  可问题是,这在大顺,是问题吗?

  农业缺人?缺个锤子的人啊,是农业多人,就算按照精耕细作的华北全面推广两年三熟制,还是多出来了上亿人口。

  造船缺人?纺织缺人?砍树缺人?说句难听的,历史上满清末期山东招短工,一天两斤高粱米,趋之若鹜。

  什么相对优势、绝对优势,只要能容纳这些“过剩人口”,哪怕说朝廷闲的蛋疼,今天雇人挖坑、明天再把这些坑填上,都不可能缺人。

  相对优势要抢、绝对优势还要抢、没啥优势那就创造机会创造产业链继续抢。

  英国圈地运动,一年弄出来个二三万人,填补这些工商业岗位。

  大顺随便来一场水灾、旱灾,两三万失地流民?那也就是个零头,最多上个县志的资格,连他妈的各省节度使向朝廷汇报的奏折都没资格上。

  以至于历史上,晚清时候,华北妇女在麦子地里捡麦秆,回家编成草帽辫,这居然还能卖出去——要知道,这玩意儿不是丝,欧洲也是种麦子吃馒头的,不是吃大米饭的。

  再加上,中国自古就缺贵金属。这使得这边的银价,购买力非常的强,至少肯定是比被西班牙超发了数百年货币的欧洲强得多。

  这就使得,这一套理论是正确的,但观察样本和社会存在,是以“手工业晚期、蒸汽时代早期、支离破碎的不可能全产业优势”的欧洲为基础,而得出的一个结果。

  并且,某种程度上讲,这套东西,在大顺也是实施的。

  虽然说,不彻底。

  但是,比起来支离破碎、关税林立的欧洲,还是更有资格讲“绝对优势”、“相对优势”的吧?

  简单来说,陕西有没有出台政策,对江南丝绸征收100%的关税,来保护陕西的丝织业啊?

  湖北有没有出台政策,对湖南的大米,征收100%的关税,来保护湖北农民的利益啊?

  亚当·斯密讽刺英国,说法国就他妈的是最大的葡萄酒产国,就隔着个海峡,英国却舍近求远,跑葡萄牙去买葡萄酒,这不是脑子有病吗?

  那江苏有没有说辽东柞蚕丝和江苏丝是竞争关系,所以对东北加200%的关税,舍近求远,舍便宜求贵,作为反制,而不用东北大豆,却去日本买高价大豆啊?

  显然,没有嘛。

  而且,松苏地区的棉纺织业发展起来,本来就是朱元章时候的实物税,导致松苏地区以相对优势获取了棉纺织业的大发展。人家别的地方也不是不能织布,只是相对来说不如在家种水稻或者搓丝,去松苏换布。

  而大顺的问题,更多的,在于“物流”。

  物流成本、运输成本,使得这个国内的真正的、纯粹的、理论上完美自由贸易的国内统一市场,没搞起来。

  英国离着葡萄牙,和京城到长沙差不多远。但那边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