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五七章 分歧(二)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界最高的情况下,在西边是沙漠西南是雪山南边是热带雨林北边是戈壁的东边是大海的现状下,8000万农业人口,和2亿4000万农业人口,其粮食总产量可能是一样的;但社会的稳定性,是完全不一样的。

  假设一共3亿人。

  8000万农业人口,意味着,这8000万农业人口,提供2200万非农业人口的粮食。

  而2亿4000万农业认为,意味着,这2亿4000万农业人口,提供6000万非农业人口的粮食。

  再假设,每个人每年消耗的粮食,其实差毬不多——这玩意儿,和别的东西不同。贵族可能每年用几百斤铜来做装饰,而普通百姓可能一年半斤铜都用不上,这是上千倍的差异;但,不可能说,老百姓每年吃400斤粮食,而贵族每年吃一千倍,吃40万斤粮食。即便说全酿酒、全用来狗彘食人食而吃狗彘之肉,那也没有这么大的差异。

  最后再假设,工商业,本质上就是利用交易,“重新分配”粮食这等最基础的生活必需品。

  那么,刘钰所许诺的这个未来,理论上是可以实现的。

  而现实里,绕不开的,还是那个简单的反问——你靠什么,为大顺提供2亿2000万的非农业岗位?

  实学派坚信,这是未来。

  而未来嘛,自然是看得见、摸不太着、但经过理论计算又是可以达到的。

  所以,实学派可以把这个当做未来,然后用不断发展工商业最终提供足够多的的岗位,作为目标,也作为实现的手段。

  这个,总体上,实学一派,是相信未来的。

  但,现实里……

  正如皇帝询问刘钰的那样:你在威海练兵的时候,就开始往鲸海移民;你在松苏改革的时候,就搞南洋开发移民;你跑到山东修河道,还是要搞扶桑移民。所以,那些人移过去,不还是种地吗?

  合着你认可的未来,认为工商业人口可以超越农业人口,所以发展工商业是对的。

  但你的所作所为,却是让许多人,换了个地方种地。原本在鲁西北、鲁西南种地的,跑到扶桑去种地,他们不还是农业人口吗?

  这就相对于,你说你要往南走,可马头不是朝南,反而是马屁股朝南?

  皇帝这样问,若看表象,没啥问题。

  但若看本质,其实也就是刘钰和大顺古儒一派的分歧。

  古儒一派,是支持均田的。

  并且,明确表示,“均田乃天下第一仁政”。

  刘钰支持均田吗?

  支持。

  认可“均田是天下第一仁政”吗?

  认可。

  然而,刘钰认为古儒一派是对的吗?

  并不。

  甚至,刘钰认为古儒一派,是反动的一派。

  所以,刘钰和古儒一派,一直是若即若离的关系,甚至认为这一派只是同路人,但一到抵达岔口就要先把他们干掉的一派。

  皇帝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