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三六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六)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认为,大顺必死。

  当然事情得一点点办,也不是说改革是一点作用都没有的。

  比如东北,因为诸多原因,包括后续迁民、直接接入大顺的资本主义体系循环的黄豆产业、以及气候不能种棉花等因素。

  东北的小农经济并不强,而且即便有,就算死,死的时候也不会那么痛。家里平均几十亩地的话,固然会被冲击,但也不是活不下去。

  比如松苏地区,靠着三十年的改革,一点点地把小农经济瓦解——如南通的运河沿岸,虽然形式上还是男耕女织,包买制下女子在家用单人的铁轮织机织布,但这些布纯粹就是进入国内和国际市场交易的,故而这种男耕女织也不能算作完全的小农经济,即便说形式上仍旧是男耕女织。

  而华北地区,可以说,问题最难解决。

  其实这是个非常非常简单的“算术题”。

  在无化肥、无大规模水利工程、无良种、华北两年三熟才开始推广亩产按照150斤算的基本前提下。

  按照大顺的实际税率——并不是国课税率,国课税率主要作用就是写在史书里扯犊子的——大约是20%来算。

  按照男耕女织、村子手工业崩溃、松苏商品畅行无阻没有国内关税的预设情况。

  不考虑什么子女上学之类的梦想,都这样了,还上什么学。

  也不考虑天灾、水灾、旱灾等。

  再去掉税、去掉劳役等等,家里就吃盐、吃点油、烧火做饭、买条最基本的裤子总不能光腚出门这些最基本的开销。

  再按照就算粮价一石一两白银的价格。

  算算每个人每年要吃多少粮食才能吃饱肚子。

  就可以很容易地得出结论:想要让转型没那么痛,至少老百姓能活下去,不至于说彻底活不下去、且短时间内不可能考虑化肥等因素下。

  平均每个人,至少需要8亩左右的土地,且此情况不考虑任何形式的水灾、旱灾、战乱、瘟疫等等。且假设每个人都是自耕农,而不是佃户,或者租佃土地者。

  这是个很简单的算术题。

  当然,所有人都知道,“平均”这两个字,是很神奇的。

  而且,无旱灾、水灾、瘟疫等,且一辈子不生病,也是不可能的。

  然而即便这一切都假设是完美情况,那么……华北的一些地区,能达到人均8亩土地吗?

  达不到这个线,就必然要造反,在冲击下根本就是民不聊生。

  这,还是在大顺雨热同期、农业技术此时独步全球、亩产量就是此时世界最高的条件下。

  历史上,满清嘉庆十七年,山东人口突破三千,人均耕地面积抵达了极其危险的亩,不久之后抵达了必须要爆发大规模起义的亩。

  到满清光绪三十四年,山东的“人力成本”,达到了历史最低值:短工的每天工资,折合斤高粱米,就这还得抢着干,你不干有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