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七九章 国富论(一)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种“几亿人全面工业化”的状况,或者说,他妈的就算一亿人都去搓棉布,依旧还有两亿人没活干,只能有啥搓啥的情况。

  但是,显然,这套经书,解决了自由贸易早期的【绝对优势要是全没有,全都是绝对劣势,老子为啥要拥抱这个自由贸易】的现实问题。

  所以,显而易见。

  大顺,或者说刘玉输出的这套“自由贸易”理论。

  上来,就不是【绝对优势】的版本。

  而是,最开始鼓吹的,就是【相对优势】的版本。

  甚至,是里面还加了一些关于“货币问题”的版。

  这一套“注经”的出台,有力地支持了英国国内自由贸易支持者。

  在他们面临着大顺商品冲击、英国绝对劣势的悲惨情况下,被斥责为“卖国”、“根本行不通”、“这是要让英国经济崩溃”的危急时刻。

  这个“注经”,无疑给了他们一剂强心针,让他们重燃希望,重新找到了理论支持。

  这,就是“经”的重要性。

  没有这个自由贸易的版,自由贸易这套东西,由大顺提出来,在欧洲必然成为臭狗屎,而科尔贝尔和克伦威尔将会成为经济学大师。

  有了这个自由贸易的版,自由贸易这套东西,由大顺提出来,在欧洲还是能获得支持者的,那么科尔贝尔和克伦威尔就是臭狗屎。

  经书,有时候,不在于是否能自圆其说、逻辑自洽。

  很多时候,在于这玩意儿是否对我有利。有利则用之,无利则弃之。

  毕竟,经济学家,也是有国籍的。

  于是,一本内核基于刘玉提出的自由贸易版的、实际上在亚洲写成、但是流传到英国后经过英国的自由贸易支持者们润色的一本经济学小册子,出现在了乔治三世等人的面前。

  小册子的全名是《以休克的方式,清理英国经济中的不合理成分,并在休克苏醒后寻找英国产业的正确方向》。

  …………

  现在这本小册子,就摆在乔治三世、布特勋爵、哈利法克斯伯爵等“王党”核心人员的面前。

  英国不是没有人才。

  但是,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只怕不是,得需要实践和现实状况为依托。

  老马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魔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

  而在大顺全面掺和欧洲贸易之前,英国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的确,大顺的新学派,跟着刘玉一起嘲讽皮特,说皮特就是个老保守,别看好像挺激进似的,脑子里装着的却还是从克伦威尔时代传承下来的英国贸易体系。皮特只是个优秀的修补匠,因为即便他做成了,也只是把这个体系给做大了。

  但实际上,如果没有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攻城略地,无心插柳柳成荫,最终成就了把眼珠子一直放在加勒比和北美的皮特,那么皮特的政策简直是灾难。

  加勒比,北美,西非,这才是历史、这才是现实,这才是经验中英国富裕的根本。

  而这,恰恰就是最无奈的现实,人们只能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历史。

  从过去的经验来看,这并不错。

  可问题是,过去,有大顺的货船带着大顺的商品,要来欧洲卖,且棉布之类的商品让欧洲全无竞争力的情况吗?

  既然没有,那么,现在面临这样的局面、这样必然战败、内部经济已经开始崩盘的局面,英国的人才,又有几个能够跳出过去的窠臼来解决眼下的问题呢?

  过去的经验、过去的体系,都将崩塌。

  这时候,这本《以休克的方式,清理英国经济中的不合理成分,并在休克苏醒后寻找英国产业的正确方向》,无疑就像是溺水者抓住的稻草。

  至少,它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法。

  一个不是面向过去的、以克伦威尔的航海法和殖民贸易体系为基础的方法。

  而是一个面向现实和未来的、以英国必然战败、关税必然放开的新体系的方法。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