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二九章 死与复仇(二九)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征税模式和管理模式的伦敦一口通商贸易。

  这些年在贸易委员会和种植园委员会的工作,让哈利法克斯伯爵在技术性问题和细节性问题上,比皮特看的更清楚一些。

  皮特是旧贸易体系的坚决维护者,和以旧贸易体系为基石的武力激进派。

  是政客。

  但在技术官僚的层面上,极度欠缺。

  哈利法克斯伯爵则是因为世子党的身份,一直从事偏向于技术性的贸易委员会工作,对这种技术层面的东西更为敏感——收税、海关,经济学的战略很重要,但如何才能收上来税的技战术层面更重要。

  至于刘钰之前大讲特讲的自由贸易、绝对优势这些东西,这些年大顺一直在欧洲讲,而且伴随着“中国热”之风,大讲特讲。

  因为我富庶,所以我的一切都是富庶的原因,这种类似辉格史观衍生的逻辑,此时正适合借着欧洲的中国热宣扬。

  哈利法克斯伯爵信不信……其实他是有些信的。

  而又赶上了大顺工业革命的萌发,这使得哈利法克斯伯爵在“绝对优势”这个问题上,产生了一个技术上的错误倾向。

  该如何形容这种倾向呢?

  即,新产业在萌发之初,不是只有一条路的。技术也是一样,就像是火器刚开始出现,到最终演化为燧发枪,期间也不是没有点错科技树选多管、后装之类的科技。

  亦或者,后世的新能源,是电还是氢,也是各自豪赌,看谁赌对了未来。

  哈利法克斯伯爵的错误倾向,就是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

  大顺擅长的是棉布。

  英国擅长的是呢绒。

  棉布可以工厂化生产,或者技术进步工场制,降低成本、提升质量。

  呢绒为什么不行呢?

  实际上,如果知道后世的历史、且知道一些纺织业的技术问题,就知道,确实不行。

  因为,呢绒的工业化生产,比棉布难得多。

  粗略来讲,呢绒是“入门容易、进阶难”。

  前期的大规模碱性洗涤去油、梳毛等步骤,很容易实现前期的初步工场化,效率极大提升。

  这一点,佛罗伦萨等地,再中世纪晚期,就已经出现了梳毛工人起义的事迹。

  但是,这个入门之后,往后的技术,想要点亮,那就很费劲了,比起棉布来难多了。

  反过来,棉布则是“入门难、进阶容易。一旦打开关键的任督二脉,则后面一片坦途”。

  简单来说,摘棉花,老大难问题。得看天老爷给面子、得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梳棉花,老大难问题。在搞出来梳棉机之前,挑棉花籽,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纺纱,更难。珍妮机纺出来的纱线,是无法用于纯棉布的;水力纺纱机的纱,粗是粗了,但也无法用于后续平纹布织造的。

  棉布的任督二脉,是“走锭精纺机”,也就是骡机纺纱。

  这玩意一旦搞出来,后续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