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一章 木牛流马(七)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时间即将到来之际,回道:“儿臣以为,此事当先稳住矿工。数九寒天,若是正值元月时候断了煤炭供应,京师震动。”

  “但若稳到三五月份,天气回暖,再行斟酌对错,结群臣之智,取万全之法。”

  给出这样一个答案后,太子内心忐忑不安,静待着父亲的反应。

  皇帝听到这个答案,心里颇有些哭笑不得。

  笑的是,儿子颇有些聪明劲儿。知道该妥协的时候要妥协,并且脑子很清醒地知道,冬天万万不能让矿工罢业,等到春夏时候再解决。

  哭的是,这个答案,不能说是错的。但这不就是个刘钰说的那种“破船上的修补匠”?

  这是战术上的回答。

  战略上呢?

  还有这个“结群臣之智、取万全之法”,这更是扯淡。

  如今的大顺群臣,已经不是党争的问题,而是路线问题了。

  真要是在这种事上搞争论,怕不又是一个桑弘羊和贤良文学的盐铁之争?

  盐铁之争搞不好,怕就要搞出来王莽改制了。

  只不过,想着这个答案多少还有些战术上的机智,知道要在冬天妥协,先稳住,日后天暖了再说,这也算是有些脑子。

  皇帝想问的,是太子对于京西煤矿的征税模式、管理模式、商人开办等等政策的看法。

  为什么会是这样?

  那样不行吗?

  这样有什么好处?

  以及,最最最关键的一点:矿主和矿工之间的矛盾,如果朝廷不选择官办,那么皇权,或者说朝廷,应该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来处理这两边的事?

  向着谁?

  或者说,什么时候向着谁?什么时候打压谁?是一成不变的吗?

  万历三十一年的京西煤矿罢业,和现在的情况有什么不同?

  这些东西,可以意会,但真的很难言传。

  况且,本身,这也是皇帝为太子准备的一道考题,如果太子能答上来,那自然最好。

  如果答不上来,那就需要抓紧时间,让他明白这里面的东西了。

  皇帝认为日后的朝政,应该是内外分开的。内部的许多东西,交给群相处理即可,做皇帝的大致知道个大概就行,把握一下大方向。

  而外部的,比如工商业、垄断费、军费、舰队、军队、殖民、银行,这些之前没有的东西,做皇帝的应该深入了解。

  内部存在的意义,是“稳定”为主。只要不造反,一切好说。

  外部存在的意义,是“统治”基石。只要有钱有兵有粮有舰队,一切好说。

  内部那些省份的统治,延续老路子就成。

  无非收税、赈灾,闹腾点就是清查田亩、一体纳粮、一条鞭等等,这也就顶天了,还能怎么样?只要别傻乎乎地真的去相信颜李学派那一套真要搞三十年赎买大均田的手段,一般也闹不出大事。

  反倒是外部的那些东西,如果当皇帝的不知道怎么拢在手里,那可真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