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三章 还得靠争霸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尤其是被刘钰废掉了大运河的大顺皇权而言,铁路肯定是定都北方的大顺朝廷最愿意投入的投资方向,也就是刘钰说的不需要水的大运河。

  至于说殖民、扩张这些东西,工业革命此时所能带来的帮助,并不大。大顺和印度的矛盾,和欧洲的矛盾,归根结底,还是手工业的矛盾。

  17世纪,是甘蔗和香料的世纪,荷兰人赌赢了,所以18世纪输了,因为英国作为甘蔗香料世纪的失败者,被赶到了印度。

  18世纪,是纺织业的世纪。英法某种程度上,还是赌输了,围绕着加勒比的甘蔗白糖,付出了太多。

  客观上来讲,英国人这时候占领孟加拉,在客观上还能多少促进一点孟加拉纺织业的发展,促进一点资本主义萌芽。

  但大顺此时占领孟加拉,那就纯粹是奔着摧毁孟加拉的织布产业去的,要直接把印度的经济殖民地化、单样化。

  在这个过程中,技术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相反,统治术、组织术、劫夺技巧、理藩学、高效抢劫、土地制度,这些霸术手段,才是决定性的因素。

  在之前的二百年,妨碍江南纺织业大发展的最大外部因素,就是印度的棉纺织业和丝绸业。

  大顺工业革命想要继续发展,必须且只能把印度的手工业摧毁。否则,再发展下去,内部就先炸了,这时候炸可不是啥好事。

  刘钰心里很清楚,他和大顺实学派的很多人,在很多事上,是有分歧的,而且分歧巨大。

  但在一件事上,肯定是相同的。

  未来的世界,是有煤、有铁、有蒸汽机、四处冒着黑烟的。

  印度对大顺的重要性,贸易产业上的自不必提。

  而同时,对印度的征服,统治的过程,也是大顺实学派的一个绝佳的“学校”。

  他们将目睹小农经济的破灭、目睹资本入侵后农村破产的惨状、目睹地主对农村的压迫、甚至目睹一场又一场的灾荒。

  这些东西,能发生在印度,自然也能发生在大顺。

  既然他们确信,未来是冒着黑烟的。

  那么,怎么抵达这个未来,他们将在印度的实践中,总结和思索答案。

  分歧一定是有的。但形式上的目标却又是一致的。

  如果他们将河南陕西甘肃两湖两广西南等地的底层百姓,看成是人的话,他们就必须思考,怎么度过这个苦难无比的转型。

  如果他们不将那里的底层百姓看成是人,那么他们也要思考,怎么镇压烈度和反抗意愿都远比印度激烈的大顺的农民起义。

  现在他们还没思考这些东西,只是单纯地对冒着黑烟的未来充满了逐渐具象的想象。

  但他们在印度的实践,会让他们不得不思考,这冒着黑烟的未来是谁的。

  以及,如果有人阻碍了这个冒着黑烟的未来,要怎么办?哪怕是皇帝,若是阻碍,怎么办?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