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章 理藩学(上)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个大致的思路。

  他发现,想要统治孟加拉,必须要重视三个问题。

  首先,穆教,在莫卧儿帝国和孟加拉节度使自立的过程中,他们作为上层的、但基础薄弱的统治者。

  这些上层的穆教精英,说的是乌尔都语,而不是孟加拉语。

  而大量的底层穆教徒,大部分都是佃户,他们说孟加拉语。

  所以,想要在这里进行有效的统治,一定要拉拢穆教的上层精英,要让他们保持自己的优势,千万不要把他们逼到去学孟加拉语,和底层的佃户们搞在一起。

  要人为地创造一种穆教的上层精英,与底层百姓之间的壕沟。

  这条壕沟,既是语言,也是经济地位。

  这是大顺在统治孟加拉时,一定要注意的问题。

  否则,很可能出现类似大顺的“古儒学派”那样的,宗教复古运动,由地位滑落的上层精英引领底层。

  而穆教的类似“古儒学派”的宗教复古运动,他在爪哇可是见过的。很危险,而且影响力极大、极快,并且很容易将底层被压榨的百姓组织起来,搞分田、教法、纯洁等活动。

  必须要切断上层精英和底层之间的联系,如同大顺收买生员那样,千万不要让复古运动出现。

  秀才参与造反,是大忌。这一点,在大顺说得通,在这里也说得通。

  对此,牛二以爪哇的经验,在递给枢密院的考察报告中写道:“最关键之处,就是不能让城市的精英、和上层的精英,以教派为纽带,让他们的利益,等同于整个教派的利益。”

  “要杜绝这一点,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上层,得到足够的好处。当下层以教派形式反抗时,他们这些人,必然会主动站出来,支持镇压,这将极大地分化他们的教派。”

  “而最大的危险,就是让上层的穆教人士,利益受到了侵犯。这会让他们摇身一变,把问题变成‘这是整个教派在受到压迫’。这对于天朝的统治是极为不利的。因为他们和秀才、生员一样,可以发出声音。”

  第二个问题,则是牛二认为,印度教徒,在之前的莫卧儿帝国统治期间,就是被统治者。

  他们并不会在意换了一个主人。

  所以,他们实际上暂时并没有什么反抗能力,而且他们的种姓制度,让他们比较不愿意造反。

  不愿意造反的人,是活不出来优待价值的。

  谷焗/span但要注意一点,印度教的商人,和英国人的关系更好一些。因为牛二考察之后,发现孟加拉地区,大顺的贸易品在这里,恐怕暂时没有什么销路。

  他是了解刘钰在松苏、尤其是苏北的改革的,故而他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在加尔各答附近,大量的印度商人和英国东印度公司走的很近。他们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伙伴。”

  “他们通过东印度公司的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