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一四章 消亡在即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们觉得,有些东西,得从娃娃教起。

  古先圣,学教人。有成法,当永尊。

  年八岁,入小学。习小艺,履小节。

  当出入,与即席。必后长,让莫逆。

  至九年,教算术。十年时,宿外室。

  学书计,习幼仪。肆简谅,是其宜。

  及洒扫,与应对。仪大略,谨进退。

  十三年,学乐作。颂诗歌,舞则勺。

  及十五,入大学。习大仪,履大节。

  学之旨,在明德。要亲民,善为则。

  勤时术,舞象嗣。学五射,及五御。

  二十冠,始裘帛。学五礼,孝悌饬。

  舞大夏,学乃博。畜其德,不外伦。

  三十壮,男事当。学益博,无定方。

  孙朋友,视所志。大小成,在此时。

  年四十,始出仕。发虑谋,道进止。

  五六十,居官制。年七十,乃致仕。

  此学宗,自唐虞。三事和,六府修。

  六府者,曰水火。金与木,土与谷。

  ……

  ……

  正此德,利此用。厚此生,三事重。

  周祖之,曰三物。教万民,使勿拂。

  一六德,智仁圣。义中和,自涵咏。

  一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用各适。

  孔门继,诸贤从。或礼乐,或农兵。

  子雅言,诗书礼。性天道,不可耳。

  文与行,忠与信。是四端,每谆谆。

  凡此者,确有凭。

  载经书,教人兴。

  何至今,但章句?

  于实学,乃不务。

  谨揭此,以为式。

  有志者,自努力!

  其实很简单,这套东西的内核,就是把“魔改后的六艺”,作为重建儒学的基础。

  以艺为本。

  虽然他们学派的逻辑、和哲学困境,始终没解决。

  也虽然,学六艺怎么就能通大道的问题,也确实没解决。

  但最终,他们选择了“以待后来人”,相信后人的智慧,能把这些东西解决,既要学实学、重实践,又不要被开除儒籍。

  办学宗旨,依旧是六德、六行之实事,皆在六艺之中。

  通过从小的教育,从小教孩子们改动后的三字经,在上层构建暂时不能解决的前提下,强行给孩子们灌输“要学技艺、学实学,这才是正途”的理念。

  可实际上,在此时的大顺,毁灭他们的,也恰恰是他们重视实学的理念。

  因为刘钰这个典型的例子,证明了张伯行的推断:那些不学经典、不正己心的人,六艺技能学的再多,也不可能就从技艺中通悟圣人之道。

  就算把六艺狭义化,刘钰打过仗,种过棉花,搞过数学,六艺里至少占了三吧?那他咋没通圣人之道呢?你们学派总不能说,他是个儒生吧?

  原本张伯行的推断,也只是嘴上过瘾。毕竟总不能说颜元、李塨这群人,不是儒生吧?虽然他们有点异端,但不管是治经,还是典籍,配个大儒的称号总是配得上的。

  类似于王安石,虽然在大儒看来,路走错了,但总不能把他开除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