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零二章 上国心态(九)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重构儒学,其意义,程廷祚倒是评价过。

  说刘钰的改革手段,可以用在一省,但却难以平移到全国。

  而刘钰的手段,若藩属学其精髓,则恐天下分崩。

  如果是神州危亡之际,他会毫不犹豫地支持刘钰的手段,虽然霸道太重,但可以保护神州。

  但如果是想继续做天朝,那就必须要把儒学重构,作为一个能适应新时代的上层学问,和西洋岛夷对抗,维系“天下”这个概念。

  否则一旦周边诸国找不到路,必然会去海外寻找解决办法。

  在他看来,儒学现在就要做两件事,以后世的语言,大约可以这样理解。

  第一件,扛起来近代化转型的上层意识形态构建,保证文化母国的地位,维系一种文化圈的向心力,维系一种文化优势,从而维系华夷心态,使得文化圈诸国始终保持“仰视”。

  第二件,就是完善各种制度设想,解决土地制度、官员制度、选拔制度、税收制度等等,使得周边各国再度掀起遣唐使风潮,告诉周边同文化圈诸国,你们困惑的答案,在天朝可以找到。

  这是很标准的上国盛世下,精英阶层的“胸怀天下”。

  至于能不能找到,那是另一回事。总归,这时候有能力构建新体系的“真”儒生,不这么想,才有问题。

  当然,如果是别的学派,热衷这件事,也就罢了。

  偏偏最力主搞实学的派别,在江苏改革看似大获成功的背景下,仍旧热衷于搞这些东西。

  实则也就证明了,他们打心眼里认为,刘钰搞得这一套,没办法解决天下的问题,强行推广可能会搞得天下大乱。

  否则这群认为“陆王可也、程朱可也;不必陆王、不必程朱”的人,早全跑到实学学堂去学实学去了。

  孟松麓在面对权哲身的时候,内心就清楚,朝鲜国现在的诸多问题,固然有朝鲜国自己的原因。

  但肯定和刘钰的改革,以及强行开埠脱不开干系。

  至少,是加速了一些过程,加剧了一些问题。

  孟松麓也能依稀感觉到,刘钰自己也明白这一套东西,用在国内,肯定会出事。所以才尽力往外扩张,把问题转移到外部。

  甚至于,他们学派一些人怀疑,刘钰力主要废弃运河,只怕思考的最大顾虑,并不是海运河运。而是怕江苏改革之后,冲击会沿着运河快速扩散到安徽、河南、山东……

  别的地方看不到,可眼前这条从阜宁到南通的运河,可就是最好的镜子。

  运河开通,苏南、南通的模式,就沿着这条新运河快速北扩。

  这让他不禁想到了在新学农学看过的一场实验,蒸熟的棉籽屑灌在干净的玻璃瓶中,蘑菇的白色菌丝,几天就布满了整个玻璃瓶,把原本干净松散的棉籽屑,用肉眼看得到的白色丝线缠在了一起。

  废运河这件事,就像是在这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