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九四章 工业革命(十一)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体的人显而易见已经是司空见惯了,抬着腿的那个人,嘴里叼着一根烟。可能是因为烟有些呛眼睛,眯着眼,一边抬还一边用土语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权哲身万万没想到,自己怀揣着见证繁华的心态来到天朝上国,睡了一夜后醒来第一看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幕。

  路上的行人很多,神色匆匆,却根本没有停下脚步的,甚至在装满尸体旁的骡车旁经过的时候,连露出摇头的神色都没有。

  只这短暂的一幕,就让权哲身生出来一种感觉。

  这天朝上国,似乎已经从夏变夷了,这最繁华地区的人,道德败坏已经到了这种程度了?连一丝一毫的恻隐之心都不曾有了?

  虽然老师说他在汉城周边的农村看到的景象,是经常饿死几十人、上百人,可终究老师还是有恻隐之心的。

  还会作诗感叹伤怀。

  然而看看这里的人,连同那些抬尸首的,都已经麻木至此。这就是自己要寻找的未来的吗?

  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情绪,他靠近了那辆拉尸体的平板车,看了一眼车上的人,好像是夜里冻死的。

  虽然已是四月,但夜里多半也不暖和。

  倒毙的人身上只穿一条破成布条的裤子,身上挂着一个破口袋,里面似乎装着一点点吃的。

  见此情形,权哲身忍不住叹了口气,几句诗脱口而出。

  “不知汝姓不知名,何处青山子故乡?”

  谷/span“蝇侵腐肉喧嚣日,乌唤孤魂吊残阳。”

  “一寸短褐身后物,几粒残米乞时粮……”

  吟诵一半,冷不防后面有人附道:“这正是高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权哲身猛回头,见他身后站着个二十七八岁的儒生,穿戴儒巾青衫。

  他急忙拱手作礼,对面也拱手道:“适才闻兄台做恻隐之诗,我已经数年不曾听闻这等情怀,人人皆以为常。想来兄台是第一次来?”

  一看对面的打扮是儒生,权哲身顿时一阵轻松。那些码头上的工人说的都是土话、开店的老板也不是什么文化人,天下儒生是一家,亦算是论语一背,不论是在玉门关还是在江户城,总能找到自己的朋友。

  “正是第一次来。”

  “哦,怨不得。在下孟松麓,听兄台口音,似是登州府人士?”

  权哲身不敢造次,只得先以自己假冒的身份回答,只说自己姓赵,亦不曾有功名。

  “却不知赵兄来此所为何事?是为求学?亦或经商?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若赵兄不嫌,旁边就有一家茶店。”

  权哲身对孟松麓的印象很好,又见他一身儒生打扮更不相疑,便道了声叨扰,一并去了附近的一处茶店。

  虽很早,里面早已人声鼎沸。

  刚进去,就看到几个捧着报纸的孩童穿梭在桌椅之间,叫卖道:“天朝海军在苏禄国又剿灭了一股海盗,绞死一千四百余人。英圭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