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七二章 争功(一)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顾亭林言,彼时全国有生员,不下五六十万。而能中举者,又有几人?”

  “本朝生员,只多不少。而能为官者,更少。”

  “全国有六七十万生员,有身份、有地位、又不能中举或得赐进士,若不做流氓,不在民间鼓噪,做什么呢?”

  “前朝隆庆元年,李幼滋为常州知府,因童生考试一事,差点被常州府五县的诸生打死,撕碎了官帽、砸碎了车盖。一府知府,尚且如此狼狈,可见诸生在乡间如何。”

  “是以,扬州事小,生员事大。”

  “我以为,大人与江苏,既为国公之贰副,如盐、如工商、如税等,大人尽可从之,功实归于兴国公也。”

  “唯独生员一事,大人当有处置之策,方可为功,亦不负陛下之望。”

  心腹幕僚的话,很有道理,林敏也颇以为然。

  现在江苏的事,其实已经无法更改了。皇帝就下了决心就要在江苏改革,而且走之前还专门召见了林敏说明江苏改革关系到黄河大灾等等,林敏心里其实已经有数了。

  但这些改革的首功,肯定不是他,他也不是改革的真正推动者。

  甚至他也认为,如果真按自己当初设想的盐政改革方案办,真的就像刘钰说的那样,最多十年,又是轮回,世袭引,改成世袭资产然后囤票,没有本质区别。

  幕僚的意思便是说,江苏改革的功劳,林敏肯定是有的,皇帝也会记着而且将来多半要重用的。

  但这些工商业、税制、盐法上的改革,首功不是林敏的。

  林敏如果想要真正做出能让皇帝觉得他真正有能力的事,就要盯着工商业、税制、盐法这些问题之外。

  是刘钰手段只能粗暴、而且刘钰无法解决的问题。

  那就是由江苏引申出的全国的六十七万生员问题。

  不是说生员问题一定要进行改革,而是皇帝改元惟新,摆明了是想在死前继续折腾折腾,至少把一些之前遗留的问题解决掉,趁着盛世机会多折腾一些,免得留给子孙继承人一些积重难返的问题。

  倒也不是说谁不改革谁下台。

  而是林敏自己心里清楚,自己被推到了江苏,做了一方节度使。成绩是显而易见的,摆明了跟在刘钰后面,将来也是有自己一份功劳的。

  那么,节度使再往上,是有机会进决策圈的。

  做官嘛,谁不想爬到高处?

  先是说,刘钰改革的这些东西,功劳是刘钰的。

  那么,自己怎么能够体现出能力,让皇帝继续青睐?

  再是说,如果自己爬到了决策圈里,想要混到平章军国事的层次,又能否在国内推动一些不那么激进的、不是只适用于江苏这个特殊情况的、可以在全国推行的、并且在江苏实践中有基本解决方案的改革?

  他不认同刘钰的很多改革手段,也不认为在江苏的这些改革能够推向全国。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