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三八章 国运(下)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最,棉布一业占额不小。南洋日本皆需棉布类。”

  “非此等手段,不足以推广新棉。况且我观垦荒公司资本足备,亦非小农可比。”

  “又兼日后可修水利、堤坝,亦是利民之举。”

  “这一点,国公放心,我肯定是支持的。”

  “你我之分歧,在于,要不要把扬州的资本,都转至松江府。废扬州而兴松江,此为歧尔,可不在这垦荒、晒盐事上。”

  刘钰点头称谢,心想这分歧可大了去了。

  留给大顺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英国人已经蠢蠢欲动了,必须要在对英开战之前,解决江苏问题。

  之前二十年的努力,使得大顺的对外贸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在大顺已经到了无法后退的地步了。

  朝廷压根不明白,现在大顺的发钞行是海外贸易,控制大顺货币价格的不是大顺自己,是西班牙、法国、英国。奥王继承战争还算是小打小闹,真要闹到奥普矛盾、法西英矛盾必须解决的地步,白银必然要收紧的。

  正如对大顺而言,拓展海外贸易,只有两个选择。

  要么,在家门口卖货,完全被动,搞类似十三行的手段,垄断海外贸易的利润坐地收钱。

  要么,只能主动出击,而且要干就必须干的大,去和英国决战,夺取东西方贸易主导权。

  没有中间选项。

  真的没有。

  现在看似搞得这种中间选项,其实非常不稳固,只是一个特殊时期的非常态而已。

  因为,大顺有卖的自由。

  人家也有不买的自由。

  要么,是买不买,全在人家。人家买多少,就卖多少。

  要么,是卖不卖,全在大顺。不买?不买就打,打到你开关买为止。

  中间选项是啥?

  像现在这样,把货运到欧洲,搞走私?英国人赢了,必会琢磨着搞掉中间商,自己来当这个东西方的中间商。

  现在只是奥王继承战争休战期的非常态,大顺的海外贸易已经到了不进则退的地步了。

  为什么之前刘钰非要用铁腕手段,近乎用鞭子抽着大顺的海商,逼着他们与自己一起去拉拢荷兰、去在阿姆斯特丹投资、租借港口?

  因为他不用铁腕和鞭子的话,大顺的海商绝对不会花这笔钱,躺在家里赚钱多好?

  而如果当初不那么干,大顺就算拿下了南洋,赚到了香料钱,似乎完全和现在也没啥区别,该卖得货还是能卖、该南洋开发还是能南洋大开发,利润并不低。

  但,如果当初不非要往欧洲跑,大顺马上就要出事了。

  假设大顺除了去欧洲联络荷兰这件事没做,剩下的都做了,那么会发生什么?

  大顺在海外扩张,尤其是南洋扩张、南洋开发一事上,选择了超速的跃进模式。而这种模式最怕的,就是资本忽然断掉。

  现在维系这种跃进式扩张的,靠的是海外流入的巨量白银利润。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