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二四章 割裂(六)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着一个走,自己可没本事掺和这一切,让他们这些人去争吧,到时候自己跟着一边走就是。

  商人想的简单,却没觉察到,在眼巴前儿的具体实践上,新学一派和古儒一派有了几乎不可弥合的、完全割裂的巨大分歧。

  比如阜宁事件。

  双方都认为应该均田。

  但双方对均田之后怎么办、怎么均,出现了巨大的分歧。

  按照孟松麓所学的那一套,阜宁现在的均田手段,就是错的。

  甭管刘钰干的这件事脏不脏、残暴不残暴,是不是用心险恶。

  总归,干都干了,啥也别说了。

  干完之后呢?

  干完之后,刘钰是要继续往下走。

  要把土地均给百姓,但依旧允许百姓买卖。

  为的,就是三十年内,百姓再度破产。

  让这些破产的百姓,全都“自愿”地去工厂做工,完成土地兼并的同时又不引发巨大的流民起义,同时提高低价、压低土地收益率。

  他要去外面搞血腥积累,去外面寻找市场,扩大再生产。

  去印度、去欧洲。

  所以,阜宁那边的事,他纯粹就是做给皇帝看、逗皇帝玩的。他压根不在意,也不认为那是件多大的事。

  在刘钰看来,均田只是手段和过渡。

  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完成兼并。

  而古儒一派的设想,均田就是最终目的,并且在这个最终目的达成之后,社会凝固了即可。

  儒学诞生在工商业不发达的时代。

  成长于工商业不发达的时代。

  所以他的底层构架,注定了无法兼容工商业发达的时代。

  颜、李等人,解决不了工商业日益发展的现实问题,给出的还是一些比空想更可笑的空想。

  【愿献于官则报以爵禄,愿卖于官则酬以资……】

  且不说人家凭啥愿意献。

  合着爵禄、筹资都是不花钱的是吗?

  就如同当年因为科举风波而颜李学派上书希望搞分斋教育、学校改革一样。

  就不说朝廷想不想搞,只说想搞的话,钱从哪来?

  他们所有的构架,都是基于过去的,基于“工商业不可能容纳太多人”这个基础的。

  基础错了,再怎么设想,也是白扯。

  再怎么“断章取义”说他们重视工商,那也没用。

  孟铁柱家里是穷苦出身,这一套古儒均田的设想,按说对他吸引力挺大的。

  但问题在于他学过算数,稍微一算就知道,一夫百亩纯粹扯淡。如果做不到一夫百亩,那么由此换取的“自耕者为农,更无得为士、为商、为工”的禁锢,就完全不合算。

  因为他学过知识,所以有了往上爬的希望和可能。

  他之前的嘲讽和不满,源于他觉得自己是读书人,似乎高人一点,但奈何朝廷压根不认。

  而且既然靠读书,自己能赢过其余人,进入专科学校,他当然希望在一个可以稍微公平点、但又允许强者吃弱的世道。

  历史上,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