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二一章 割裂(三)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前”私盐贩子的商人外,还有一个书生打扮的年轻人,年纪也不大,约莫也就二十岁左右。

  身上穿一件青衫,头上包着方巾,背着一个褡裢,腰间悬着一支燧发短枪。

  在里面正在闲聊的几个学实学的年轻人,一看这书生模样的人,只瞥了一眼,便不再多看。

  两边根本不对路子。

  如在登州府时候,这些学生发的牢骚一般:就算到了科学院,也混不到个赐同进士出身。

  而他们这些人,又是十四岁以后没有直接回家干活,而是继续上学的一批人。

  论本事,自认还是有一些的。

  虽然他们是被“挑剩下”的,但含金量却也不低,自认比个秀才差毬不多。

  大顺科学院用的是莱布尼茨的科学院构想方式,而在培养人才上又是彼得堡模式:搞数学的院士,尤其是外籍院士,带几个弟子。弟子兼科学院新学生的讲师。

  其实根本带不了多少人,能进科学院的那也真的是凤毛麟角。

  而入军校,这里面又涉及到一个“良家子”问题,那边也是学实学的,朝廷这边肯定是要按照割裂出来的身份,划定录取名额的。良家子才几个鸟人的人口基数?这要是不控制录取名额,用不了几年,军官全都是底层实学百姓了。

  当然,理由倒是说得冠冕堂皇,只说良家子素质更高一些,能骑马打枪体格也更健壮,这些佃户出身的底层这些肯定是没法比的,是以良家子的名额多一些也是为国选材。

  最上面的两个名额有限,剩下的也就是他们了。

  现在公司初建,苏北垦荒还在尝试阶段,公司那边也收不了几个人。这些人都是提前扩招出来的,学的是农学、测量、简易水利之类的学问。

  倒是也听说,过一阵说不定垦荒公司还要收人。

  但架不住吃饭要紧啊,爹妈兄弟姊妹眼巴巴地盼着能赶紧赚钱让家里稍微轻松一点呢,哪能在家干等着?

  朝廷这边虽给二两银子,但再加上管吃饭之类的,说不定以后还要再给亩地什么的,总归是比在家干等着强。

  他们自认自己其实也应该算是读书人,然而朝廷却根本不认他们是读书人。

  是以,这群人看书生那是真的不对付。

  简而言之,写诗作对我不行,但种地你也不行啊,凭啥我们就不算读书人你们就算?你会背十三经,老子还会算方程组呢,礼、乐、射、御、书、数,都是六艺,凭啥你们算正经学问,我们就算是百工巫医?

  就如同京城里武德宫和国子监经常打架一样,民间实学兴起之后,两边虽说因为身份等级不同打不起来——武德宫和国子监,那身份等级是相同的,实学专科生和秀才举人那身份等级可差远了——但打不起来归打不起来,彼此之间互相看不顺眼那是实打实的。

  在那聊天打屁的新学年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