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九七章 缺陷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因着川盐便宜,价更好。”

  刘钰拍手道:“那么,川盐为什么便宜?之前为什么不至于让粤盐彻底没了销路?”

  半晌,陕西商人也给不出个子午卯酉,刘钰道:“我来告诉你。”

  “朝廷如今要让川盐入黔、滇。你们也算是坐享其成。可我问问你们,在此之前,你们为此付出过什么努力没有?你明不明白,如今川盐入黔的基础,靠的是什么?”

  “靠的,最是朝廷嘴里一句政策吗?朝廷说想到太阳上,难道就能直接到太阳上?”

  “你们只说产盐、产盐。若论产盐,山东、长芦、营口,哪里产盐不容易?”

  “我说你们坐享其成,你们莫要不服气!”

  先被破了防,又被一通贬低,陕西商人静静听完刘钰的贬低,心里彻底服气了。

  确实,很多政策,不是只靠朝廷一句话能解决的。

  说的更明白点,川盐入黔的前提,是和盐一点关系都没有的铸钱、军改、外贸。

  大顺经济恢复,要铸钱,要铜要铅。

  云南铜,占了大顺除日本进口外全国铜产量的七八成。

  贵州铅,占了大顺除日本进口外全国“铅”产量的七八成。

  这里的“铅”,其实包括两种东西:铅和锌。

  怎么把云南铜和贵州铅,运出来、运到京城去铸钱?

  只能修金沙江水道、修贵州那些河流的水道。

  这也是朝廷被逼的没办法的事。

  前朝纸币的崩盘有阴影,日本那边又开始限制贵金属出口。

  逼着大顺不得不开发云贵,来缓解货币不足的现实。

  铸钱本身就有大量的消耗。

  而随后的军改,外贸等,对铅、锌的需求更是猛增。

  此时欧洲的黄铜,可以说,百分之百都是中国血统,因为普鲁士柏林科学院刚刚才完成了实验室制锌,而大顺这边早就不知道生产多少年的锌了,绝对的外贸拳头产品。

  大顺军改之后,精锐海军的炮,要用黄铜。步兵训练,要用铅。海军的各种仪器,如量角器、六分仪之类的东西,也都需要大量锌。

  大顺在刘钰为大顺“筑基”的这二十年间,在刘钰根本不关注的地方,也完成了这一次盐政改革的基础设施建设。

  二十年间,在刘钰没关注的地方,大顺朝廷前后投入了大约400万两白银——如果服徭役的百姓也折算钱的话。当然如果他们算成零成本,那也没花这么多。

  主观上讲,大顺朝廷花这些钱,和为改善民生之类没有一丁点的关系。

  所谓皇帝仁义爱民,都是扯淡,朝廷若但凡有这么点想法,就不可能干出来运河旱季抽水不准浇地、涝季排水淹庄稼、默许不堵南边的黄河决口保运河的事。

  只是因为铸钱军改等,被逼出来的。

  谷/span可客观上讲,这些河道的修缮疏通、清理险滩等,也确确实实使得两岸的百姓得到了巨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