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玉杯秘密_大唐坑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赵家遭遇重大变故,剩下的半边玉杯下落不明。为了找出它,我的祖父和父亲费尽心血,却毫无线索。这事情到我手上,我便想出开古董店的办法,最终一路追查到你这里。”

  蒙面人说到这儿,突然一剑刺进自己的胸膛。

  赵朗没想到他会自杀,赶紧扶住他:“你,你又何必这样?”

  “今日我以死谢罪,相信我们的祖辈在九泉之下,也可以瞑目了。”

  蒙面人说完,缓缓地倒了下去……

  ……

  大唐朝的最高决策部门,是位于大明宫中书省内的政事堂。

  大明宫建在宫城东北方地势高爽的龙首山上,是贞观八年太宗皇帝为了给太上皇养老专门修建的。

  选择这个地点是因为长安城原本倚靠龙首山而建,地势起伏不平,而皇上居住的宫城恰好建在清明渠与龙首渠经过的地势低洼的地方,夏季潮湿郁热,冬季寒冷非常。

  宰相议事的政事堂在大明宫,这让他们节省了许多奔波于路途的时间。

  此时,政事堂内摆着的五个椅子上,只有四个人就座,其中一个椅子是空的。

  毫无疑问,空的这个椅子,是前几日在骊山被流放的郭振的位置。

  四名剩余的宰相,看着那张空的椅子,心中多少生出些感慨。

  中书令张说首先说话了:“诸位,陛下让我们复议姚崇入朝一事,大家都说说看,都什么意见。”

  政事堂里的规矩有些奇怪,正常的情况下,应是由宰辅首领尚书令居于上坐,主持议事。但由于太宗皇帝曾任过尚书令,所以从二品的仆射便成了尚书省的长官,在官品上他们与中书令和侍中差着一级。

  为此,自高宗皇帝以来,宰辅议事一向由中书令领衔。但是,这并不说明中书令权力最大,因为,在政事堂中,从四品的卫尉卿与正二品的中书令在议事时具有同等的发言权。在这个圈子中能够形成所谓宰臣领袖的因素不是官位,而是皇上对某人的亲近与信赖程度,再有就是处理政事的能力。

  张说之所以能作为宰辅首领,不仅仅因为他是李隆基做太子时的老师,还因为他能熟悉处理各项政务。

  本来,刘幽求是李隆基登基的最大功臣,完全可以依仗李隆基信任成为首辅宰相。可是他只是从一名县令直接到如此高位,有些政事他不一定能处理的了。李隆基当然也清楚一点,故而还是让张说做了宰辅首领。

  之前,陛下提出了姚崇入朝,让政事堂议一议,包括张说在内的五名宰相都不同意姚崇入朝。

  今日,既然陛下让政事堂再复议一遍,张说也不好驳陛下的面子。郭振虽然被流放了,可张说对剩下这三人的心思了如指掌,知道他们是绝不会让姚崇入朝的。

  尚书省右仆射钟绍京率先说话了:“既然陛下一意要姚崇入朝为宰相,我们做臣子的也不好再三驳了陛下的面子。正好郭相被流放,空出了一名宰相,我看让姚崇来补了这位置,也未尝不可。”

  钟绍京话说完,张说当时就就愣住了。他不明白,为何仅仅数日,钟绍京就变卦了。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