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送灵_聊斋:神道之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夜,陈铮有心事,辗转反侧睡不着。

  在特殊的视野中,青铜古灯已然熄灭,原来是灯身内的锦绣气体被消耗殆尽。

  真不经烧。

  他想搞清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想弄明白古灯是件什么东西,却不得其解。

  目前可以确定,此灯不俗,能把“老祖宗们”惊走。

  另外,在用柳树条抽打判官神像下山的事上,很可能也是因为拥有这盏青铜古灯的缘故。

  陈铮还发现,特殊视野与古灯的状态息息相关。

  当灯不亮时,视野会受阻,变得晦暗模糊,不够清晰,可感知窥视的范围颇为有限,只能在身边一圈,稍远的地方,就看不到了。

  他倒是想这灯一直亮着,无奈可供燃烧的锦绣气体不知是个什么物质,又是如何产出的……

  太多的疑惑需要解读探索。

  ……

  第二天,到了下午,陈铮嘱咐好陈稚平后,就赶往前河道十三公的家里。依照规矩换上孝服,然后呆在偏厅里等待。

  “陈铮,是你?”

  遇到个族学同窗,也算是远房堂兄的,名叫“陈曾”。

  “你也来送灵?”

  陈铮觉得奇怪,陈曾的家境算过得去的,没必要来做这事。

  陈曾叹一口气:“我准备娶亲,相中了个女郎,需要一大笔聘金。手头紧促,所以来赚些酬劳。”

  陈铮“哦”了声。

  在乾朝,结婚耗费不小,而且近年来的聘金暴涨,越发离谱,教人难以承受。

  反正以他的状况,是很难成亲的了。

  “恭喜……”

  话刚出口,发现在这般场合不宜说“喜”字,赶紧闭嘴。

  一会之后,提前吃晚饭。

  大桶的糙米饭,大桶的猪杂肉,相当给力。

  陈铮胃口大开,吃得尽兴。

  吃过饭,又等了一阵,时辰到,送灵的人全部出去,加入队伍中,开始出门,趁着城门未关,出到城外去。

  适逢初秋,天色暮晚,一点点暗落下来。

  陈铮和陈曾被安排在队伍的中后段,两人负责杠着一个五六尺高的长袍纸人,倒不算重。

  陈铮擅于观察,早注意到那副棺材的颜色,不是红色,而是黑色,由此证明了十三公的死,并非寿终正寝。

  棺木由八个壮汉抬着,名为“八大仙”;棺木顶上,还坐着个五、六岁左右的小男孩,此谓“坐棺童”。

  而走在队伍最前面的,则是一个身穿八卦道袍的中年道者,背负桃木剑,手中持铜铃。

  整个队伍浩浩荡荡,足有三、四十人,一路哭,一路洒下纸钱元宝等。

  这番架势,依足了葬礼俗法,挑不出一点毛病来。

  陈氏宗族有祖山,但旁系死者,几乎没有机会葬进去,只能选择附近挨着的一座山头,名为“分界山”。

  像陈铮的父母,以及阿公阿婆等,都是葬在分界山上。

  然而这次送十三公上山,却不是去分界山,而是另外一座山头:笔瓶山。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