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06章 殿试_大明:我为天下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06章殿试

  这一次的科举确实是人数非常多的一届,参加会试的考生共有四千六百二十三名,是洪武十八年以来参考人数最多的一届了,其中约六成都是往届的举人,可见各地士子对于新科的踊跃重视。

  洪武十八年那一届之所以人数比现在更多,那是因为那是洪武四年之后相隔十四年才开的一科,无数的士子翘首以盼,多少人从少年熬成了中年才等来这么一次,所以参考的人数相当之多。

  这新皇帝的新科取士也就是比那一次要人少点了,不过很大原因也是去年乡试太过惨烈导致很多士生没有取得举人功名,不然的话这人数还要更多一截。

  如今考试已经正式开始了,三天考原本的传统考试内容,然后算学和格物各考两天,算上中途休考的时间整个过程会持续半个月之久。

  虽然参选的人有四千六百多人,但是朱标定下的取士名额却只有三百个而已,本届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

  而本届会试考题的难度,也让考生们哀声哉道,传统内容倒是还好,但是算学和格物明显比乡试时候的题目更加难了几个级别,除非真的是学习能极其出众,不然的话光是靠看书自学很难掌握相关的知识。

  比如算学题目里那些复杂的公式运算,不经过关中大学的具体学习,真的是看多一眼就头晕。

  为什么这么难,是许良和朱标故意的吗,其实是的。

  不这么难怎么能逼着他们去关中大学深造,现在建校都六七年了生源还是严重不足的状态,不用点手段只怕天下士生们都不会有自觉去就读。

  朱标和许良这态度就是明摆着说了,要么就滚去大学深造,要么就别想科举的事儿了,因为越往后面考试只会越难,而且考试科目也只会慢慢增加,现在还能靠着学习天赋自学硬考,到以后基本都不可能实现了。

  而且天下士生面临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他们的竞争对手可不仅仅只是儒家士生,还有大量从关中小中学一路升学进入大学的学生,这些才是真正的新时代学生,完完全全接受新式教育出来的人才,他们当中最早的一批现在已经开始慢慢进入大学了。

  朱标和许良甚至都已经做好了提前的规划,以后科举继续改革的方向那就是侧重新增科目,弱化传统科目,从而让新式人才越来越具备科举优势,通过这种宏观调控手段一点一点的改变大明总体的人才结构。

  可以说现在是儒家士子为数不多的红利阶段了,如果这个机会他们抓不住,那么未来他们就会慢慢被社会边缘化了。

  时代大势就是如此,当它开始浩浩荡荡发生变化的时候,并不会对某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心存温柔,只有顺着风口的人才能飞上青天。

  王艮、周是修、胡广几人就是这样抓住红利尾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