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1章 何人知贡举?一鸣惊人的张方平_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无外乎三人。欧阳学士、王学士和王中丞。”

  欧阳学士是欧阳修,王学士是指王尧臣。

  当下,二人皆在学士院任翰林学士。

  “欧阳学士为甥舅案所累,名声有损。王中丞文采学识又不如欧阳学士和王学士,故而……”

  就在这时。

  御史中丞王拱辰从外面大步走了进来。

  苏良和周元连忙站起来拱手,见到台长还是要拘礼的。

  周元一脸尬尴,将脸扭向别处。

  他虽然还没说完,但明显就是举荐王尧臣知贡举了。

  王拱辰在屋内转了一圈后,大步朝着外面走去。

  他走到门口时,突然回头看向周元:“子雄,公务若不是很忙,可抽空看一看本中丞之前的奏疏,看看我是不是妄为状元之才?”

  说罢,甩袖而出。

  周元高喊道:“定看,定看,定会欣赏中丞佳作!”

  说完后,周元的额头上已满是汗珠。

  他看向苏良,无奈道:“新年伊始,我便将王中丞得罪了!”

  “无妨无妨!咱这位台长心眼比针孔都小,但说实话,其奏疏确实有一定独到之处,不过……不过比起欧阳学士和王学士还是差上一些!”

  周元认可地点了点头。

  这是整个朝堂都公认的事情。

  而此刻,趴在窗户口偷听的王拱辰,气呼呼地离开了。

  王拱辰和欧阳修乃是同届进士,还是连襟。

  虽然王拱辰是状元,但民间都传的是因欧阳修过于风流,才没有夺得魁首。

  王拱辰是一个捡漏状元。

  王拱辰事事都想与欧阳修较个高低,却事事都不如欧阳修。

  而王尧臣,乃是天圣五年的状元及第,比二人还要早一届。

  资历和学识都要高于王拱辰。

  王拱辰并不差,但与此二人相比,就矮上一截了。

  苏良坐在桌前,思考了片刻,最终还是决定举荐欧阳修知贡举。

  当即也写起了举荐书。

  两日后。

  垂拱殿的御案上已堆放了近百本举荐奏疏。

  举荐欧阳修者,是因其才高。

  举荐王尧臣者,是因其德厚。

  举荐王拱辰者,则是采取排除法。

  欧阳修私德有损,王尧臣过于沉湎学术,不擅创新。

  这样排除,倒是王拱辰最合适了。

  就在朝堂官员们议论着此次知贡举者,到底是欧阳修,还是王尧臣,还是王拱辰的时候。

  三司使张方平突然上奏自荐知贡举,且还写了一篇《论学子文弊书》。

  矛头直指前国子监直讲石介、现任国子监直讲孙复。

  此篇文章,宛如一块巨石砸在一方湖面上。

  “伏以礼部条例,定自先朝,考较升黜,悉有程式。”

  “自景祐元年,有以变体而擢高第者,后进传效,皆忘素习。尔来文格,日失其旧,各出新意,相胜为奇。”

  “至太学之建,直讲石介、孙复益加崇长,因其所好尚而遂成风,以怪诞诋讪为高,以流荡猥烦为赡,逾越规矩,惑误后学。”

  ……

  大概意思就是——

  科举考试,历来都有章程。

  但自从石介、孙复入太学后,太学与国子监的学子们在他们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种怪诞流荡、晦涩难懂、以讽刺时政取巧的应试文风。

  此次科举应摒弃这种风格,不然将会惑误以后的学子们。

  民间学子将此文风称为:太学体。

  去年州学、县学扩建,里面的大多学子,学习的都是太学体这种应试文体。

  张方平可谓是一鸣惊人。

  再有月余就要进行省试,而应聘主考官的官员却想要更换考试大纲!

  若朝廷以其意而行,那学子们估计就要慌了。

  这就好比苦练了三年的杀猪之术,临到上场时,突然改成了屠狗。

  感谢书友春风吹来桂花香、20220526140458056的打赏,非常感谢!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