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409章 颤抖吧!赵祯:朕欲以台谏为剑,纠_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倾佩包拯,有人倾佩唐介,有人倾佩蔡襄,但这些人大多都想成为苏良。

  “官家,是两府三司做得不到称职吗?老臣请求责罚!”

  至于当朝最佳台谏官到底应该是谁,留下讨论的空间,更易制造话题。

  “依照老夫看,台谏成势,俨然是官家放权之主功,监管之重,大于一切。”

  “臣等附议!”其他相公也都纷纷拱手。

  协调地方监管机制,与诸多路官、州府通判,保障了变法的贯彻落实。

  至少半个月内,州西瓦子的话题度绝对能碾压桑家瓦子。

  祖孙三人,一边赏月,一边聊天。

  ……

  文彦博立即表态。

  “诸位,当下台谏之佳,甚至是台谏之首,毫无疑问是苏良苏景明啊!他改变了台谏官能言而不能行的弊病,谏之有理、有法、有策,以谏肃朝堂风气,他当不得第一,谁能当第一?”

  “官家所想,甚是深远,臣支持台谏官外巡,特旨纠察,为他们增权,两府并无异议。”

  首相文彦博率先拱手。

  民间讨论之事可不用当真,但官家亲自承认台谏官的功劳。

  “之所以让台谏官们去,一方面是地方官大多都不识他们;另一方面是台谏官没有过多人情世故,做起事来较为方便。”

  有的人莞尔一笑,心中自然是浮现了自己一直支持的那个人。

  片刻后。

  在最佳台谏官的评选中,包拯、唐介和苏良三人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诸多民间小报也涌入了汴京城的各个衙门中。

  “吾以为,台谏,官家耳目也,台谏势大则皇权稳固,皇权稳固则朝堂安定,朝堂安定则百姓安宁……”

  “没有一个男人不想成为台谏官,没有一个男人不想成为苏景明。”

  书生士子们辩着辩着。

  “近日,朕听到民间百姓都在讨论台谏,也看到了诸多民间小报讲述有关台谏价值的信息,朕对小报上的内容甚是认可,此乃民意,台谏官担得起。”

  听到这四个字,所有的士大夫官员都抬起头来。

  赵祯用了一刻多钟的时间,总结了前四年的全宋变法进程。

  此话一出。

  吕三娘总结完毕后,缓了缓,然后抬高了声音。

  ……

  此话题一抛出,书生士子们都挺起胸膛,变得兴奋起来。

  均衡君权、相权、士大夫之权,使得朝堂无党争发生。

  这四个字,如大山一般厚重。

  这最后一句话,才是赵祯的最终目的。

  安内之后,方可攘外,收复汉唐故土的目标该往前走一走了。

  这与很多喜新厌旧且多情的士大夫官员们截然不同。

  意味着其他官员们的日子都不会很好过。

  其话音刚落,他旁边的书生便笑着道:“没有一个男人不想成为苏景明。”

  一名中年儒生先是饮下一口羊羔酒,然后大步走到木台中央。

  片刻后。

  在众士大夫官员中,苏良的话题性是最高的。

  此等夸赞,可谓是实至名归。

  圆月西垂,汴京城也渐渐安静下来。

  赵祯环顾四周,朗声道:“众卿,今年乃是施行全宋变法的第五个年头。”

  赵祯笑着摇了摇头。

  欧阳修因有桃色事件沾身,已退出了大家的讨论。

  “吾以为,当朝最佳台谏官,非包希仁包学士莫属。包学士任台谏之时,秉公用权,嫉恶如仇,德行更是白璧无瑕,面对官家,唾面而谏,此例从未有之。官家让其转知开封府,非包学士不可胜任台谏官,而是包学士眼中揉不得沙子,造成的杀伤力太大,若包学士任三年御史中丞,恐怕朝中官员将被黜落一半……”

  “接下来,到了我们煮酒论台谏的重头戏了,诸位觉得,谁为当朝最佳台谏官?”

  “在过去的四年中,我们重农、兴商、强军、修水利,改革取士之道,开展了一系列富国富民之法,现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接下来,大的变法策略不会有太多,到了我们拾遗补缺的时候……”

  眨眼间。

  唐宛眉站在下面喊了这三人两次后,只得选择放弃。

  目前。

  论辩再次开始。

  赵祯之所以敢这样做,是因他能完全控制台谏,增台谏权,即增的是他这位皇帝对朝堂的控制权。

  赵祯点了点头,长呼一口气,道:“稍后,朕自会召众台谏官,言明详细情况。”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