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9章 清穿文里的邬思道之妻二十四_快穿:工具人不走剧情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四贝勒回京,圣上降旨,对吴家法外开恩,主犯伏法,其余家眷男子流放,女子为奴,江南一事也告一段落。

  这样判处也是为了安抚江南文人,施以仁政,且吴家是配合乱党散布谣言,扰乱人心,引诱康熙的皇子前去以便刺杀,没有参与叛逆,不然,就算是出了五服之外,康熙也会斩草除根。

  都说官员也是寒窗苦读十载考上来的,但这只是对于无根基的读书人而言,清朝除了爵位世袭还有一个当官的途径,那就是推荐。

  比如邬思道,回京后康熙趁着这次机会给他个翰林院侍读的职位。

  可别小看这从五品官职,明代有言,“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按品级,翰林院只是五品官衙,还不如地方的州府官衙,但其政治上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却不是其他同级官衙所能比肩或代替的。

  尤其在人才培养和储录方面表现出其特点,翰林院既履行其日常职能,同时具有锻炼翰林官员能力、增长其见识的作用。

  “思道多谢孙伯父。”邬思道没机会亲自面见圣上,就来到孙家感谢孙承运。

  孙承运抬手示意他起身坐下,问道:“从四贝勒府来的?”

  邬思道顺从的坐下,感激的说:“是,四爷告知思道,是孙大人将思道推荐给皇上。”虽然之前已经喊了岳父,但没成婚,日常还是喊孙大人。

  这件事,邬思道本来以为,四爷是自己的推荐人,前去感谢,结果四爷告诉自己,他还没来得及去引荐,皇上就下旨了,而且还是入翰林院,那这个人只能因为孙赳赳的家人了,这个也不难打听。

  “是本官,不过本官也没料到皇上如此信任看中孙家,如此宠爱赳赳这个外孙女。”孙承运直接承认。

  他在孙赳赳他们定亲之前就将邬思道和孙赳赳之间的事情给康熙说了,虽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可,怎么也轮不到外祖父同意,但谁让这个人是皇上呢。

  康熙很清楚孙家人的想法,他们越是这样避嫌收敛,他越是想赏赐一些以示对他们的信任与宠爱,孙承运来跟他说了此事,他就直言:“若此子有真材实料,那他也要配得上朕的赳赳才行。”

  孙承运当时没理解什么意思,现在才明白,是要给邬思道一个好前途,让他配得上赳赳这个公主之女。

  “你进入官场后就不要再私下与四贝勒府交往过密了。”孙承运相信邬思道明白自己什么意思。

  邬思道确实明白,他点点头,“这样才是对大家都好。”

  他既然选择入翰林,那以后的路必定如孙家一样,只听皇命行事,不与任何党羽结交,哪怕现在四爷还没有展露任何想法,但他毕竟听命储君。

  正事谈完,孙承运也跟邬思道聊了聊家事,他说:“过些日子赳赳的几位哥哥会回家一趟,你来家里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