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零四章 呛行_帝国玩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这种技术类话题可一说是正对胃口。定位系统其实真的不是什么太高的科技难题。更多是属于一捅就破的窗户纸。只要授时精度能够提高,定位精度提高是很容易的事情。而铁路定位的一大优势,就是不论沿途基站还是火车本身,都有足够大的空间用于安装更大的设备,获取近乎无限的定位精度提升。

  未来中国铁路应用的就是国家授时中心的原子钟信号,说起来1985年更是一个只欠东风的年头,这一年正是中国国家授时中心长波授时系统交付使用的日子。可以说未来的中国整个社会的高科技,正是骑在这套系统上才得以实现的。

  没有精确的授时,就没有信息社会的基础。

  不用说,胡文海对这块的了解可以说是熟门熟路。根本就是自己的专业范围。

  三言两语之间,就与付志恒聊的火热。胡文海在技术上的造诣,更是让付志恒大开眼界并且百思不解。一个连二十岁都还差一个月的青年,怎么会对电子技术这么了解的?

  除了定位技术以外。让付志恒感兴趣的还有信息网络。手上曾经“掌握”着思科股份的胡文海,在整个网络架构的技术上更是让人大开眼界。

  而在付志恒看来更加意外惊喜的,则是胡文海抛出来的通信骨干网络的建设方案。始终困扰铁道部的信息传输问题,根本原因并不是技术无法实现,而是成本问题。中国实在太大了,而铁路系统更是遍布全国。任何新的系统要铺开都面临着高昂的成本问题。哪怕是一点点非常小的改变,在这个系统下都是海量的需求。

  比如说雷达系统联网,卫戍军区其实很早就已经实现了。可当年为了实现雷达联网,主干通信电缆的直径甚至是以“米”来计算的。铁路自己的通信系统,哪怕只是覆盖铁路沿线,数据传输能力――其实应该说,根本就没有什么未来意义上的数字数据传输能力,最多只能叫做通话能力罢了。

  即使如此,铁路通信系统的建设,也是全国独二的通信网络了。

  更新换代这套系统,成本真是想想就让人觉得肉疼。就好像全世界都知道计算机键盘键位不合理,或者火车轨距用两匹马屁股宽度已经极度不合理,可建成的系统却始终无力改变一样。

  铁路的定位系统必然提高网络对数据传输能力的需求,而且还是数字数据的传输需求。要扩容整个铁路通信网,这个需要的投资实在是让铁道部都有些难以下定决心。

  而胡文海,则提出了一个让付志恒颇为心动的方案。

  “简单的说,我认为付总工的思路还是太过狭窄了一点。铁道部的目光局限于铁路运输系统,这是通信系统成本压力巨大的根本原因。如果付总工关注过我,那就应该知道我在绣城提出的一个改革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