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033章 退兵_蜀汉之庄稼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身边,隐隐有成为群臣之首的上大将军(张昭已于去年去世)。

  而陆逊偏偏又是忠于国事之人,虽身在外,但常常上书直陈时事。

  校事府之弊,更是被陆逊屡屡提起。

  特别是这两年来,就算是诸葛瑾,都已经感觉到了孙权对陆逊的疏远。

  上大将军名义是总督荆州和扬州豫章等三郡事务,但荆州的大半兵力,都是掌握在驻守西陵的骠骑将军步骘手中。

  就拿这次出兵来说,陆逊与诸葛瑾两人一齐所领兵力,全部加起来,实际不过三万。

  如果说,这还可以用孙权要平衡吴国两大集团:江东士族与淮泗集团的势力来解释。(步骘属于淮泗集团)

  那么,这两年来,孙权送往季汉的亲笔信,由先送给陆逊过目征求意见。

  渐渐变成了由校事府直接送往蜀地,就是最明显的标志事件。

  当然,孙权这样做,并不说是不信任陆逊,而是遵循自己的政治本能,有意压制开始全面掌握吴国军政的江东士族。

  陆逊只不过是恰好江东士族的代表而已。

  除了政治原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经济原因。

  那就是校事府打通了蜀人的门路,可以从蜀地拿到大量孙权急需的物资。

  比如说,陆逊这一次紧急送到合肥城下的御寒衣物,有很多就是蜀地所产的毛料所制。

  以前虽说吴国也从蜀国进口大量急需物资,但大部分都是流入荆州军头和江东大族手中。

  堂堂大吴皇帝,居然只能跟在地方军头和大族后面喝汤,这脸面往哪搁?

  吃肥了,喝饱了,就忘了大吴皇帝姓什么是不是?

  所以在孙权眼里,校事府这一次的功劳,那可是非同小可。

  至于诸葛瑾这种荆州派代表,在这种时候反而显得有些尴尬。

  毕竟这些年在与蜀地的交易中,荆州豪族可是占了相当的份额。

  就算诸葛瑾再清廉,那也不能断了家乡父老的财路不是?

  要不然,没了荆州父老的支持,他诸葛瑾在吴国能多少话语权?

  但在情感上,诸葛瑾又倾向支持陆逊。

  所以左右为难之下,诸葛瑾干脆只能沉默不语。

  只是陆逊自认忠正,并不需要考虑太多。

  他当即把自己分析都写入信中,同时在信的末尾劝孙权退兵,然后又唤过亲信韩扁,叮嘱他必须亲自送到陛下手中。

  韩扁得了吩咐,不敢怠慢,立刻坐船出发。

  吴国少马,善操船。

  想要把这封信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孙权手里,跑马估计至少要跑死一匹马。

  坐船就没有这样的问题。

  别说韩扁觉得自己这么做没有啥问题,就是陆逊都觉得正常。

  只是合肥一带,水泽湖泊遍布,这种做法放在春夏秋都没多大问题。

  问题出就出在,现在已经开始进入冬日。

  不少水泽湖泊已经干涸,魏国精骑可以活动的范围,达到了最大化。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