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章 激荡外界_重生香港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龙仓20%的股票)。

  斯时,又有另一华资集团香港船王包王刚也在筹划争夺九龙仓的控股权。

  面对这一激烈竞争的局势,李程考虑到,既要照顾好汇丰银行与怡和财团之间的关系,又必须妥善地处理好“长实”与“船王”的关系。

  既要做到努力避免剑拔弩张的局面,又能为“长实”的股东谋利,还要为未来的长远发展留下回旋余地。

  双方经过20分钟的商议,李程将已掌握的2100万股九龙仓股票转卖给了包王刚,满足了包王刚的愿望。

  从这笔转让中李程收获了纯利一亿港元。

  包王刚动用7.5亿港元即赢得了价值98亿港元的九龙仓控股权。各得其利,各取所需。

  这件事,在当年香港商界中曾被看成一个尚未解开的“谜”团,蒙上了一些神秘色彩。

  从客观情势及后果来看,李程当时的这一高“招”,也即是“以和为贵”“以退为进”“以让为盈”的经营策略。

  他这样做,既能使包王刚满意,得到英资金融巨头汇丰银行的首肯,也让“长实”股东下得了“台阶”。

  其实,这是很高明的策略。暂时的“退让”,有效地调整了“长实”与“船王”和“汇丰”之间的关系,并为不久之后“长实”赢得事业上“质”的飞跃埋下了一个很大的“伏笔”。

  其中“奥妙”,很值得经济界专家们细细予以研究,但李程实收“一箭三雕”之效,棋高一着,盖“商界奇才”也。

  1977年4月2日,包王刚通过公司正式向媒体宣布,他本人和包氏家族已经购入了九龙仓20%左右的股份。

  按照当时的《公司法》,持股超过该公司16%的股东,就可以成为该公司的董事。包王刚和他家族手中所掌握的九龙仓股份已经超过了《公司法》对成为董事成员的规定值。

  因此,怡和洋行和置地的现任大班纽璧坚不得不同意,让包王刚和他的女婿罗杰一同加入九龙仓董事局。

  因为李程的慷慨解囊,包王刚参战虽晚,却依然获得了首战的胜利。5月7日,香港《明报晚报》发表了对他们对李程的采访,并且明确表示,此次采访的主要内容跟九龙仓大战有关。

  专访内容如下:“如今,九龙仓事件已经披露,包王刚手中握有九龙仓20%的股份,并成功以此股份进入九龙仓董事局。

  虽说此事如今已成定局,所有行动和交易都已尘埃落定,但仍有很多人想知道其中的内幕和秘密。”

  然而这都是外界的消息,李程父子在这次交易中最大的收获并没被外界所知,那就是香港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在汇丰银行的9000万股股票将以每股七元的价格,由包王刚负责转卖给李氏父子。

  加上之前暗度陈仓获得的股票差价4亿8300万港元,这也是李德斯正式以自己的姿态进入香港金融的第一步布局。

  。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