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捅篓子的底气_李代桃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说爷要听茉莉、流云唱曲儿。”

  小姑娘扑闪着灵动的黑瞳说道:“茉莉、流云两位姐姐两个月前就让一位大客赎了身,早不出来唱了。先生还是换一位吧,我们这有位新来的莺儿,唱的可好呢。”

  李老三捏着她的小鼻子,问:“好么,会唱《大风歌》吗?”

  小姑娘摇摇头,忽又惊讶地问道:“原来先生也知道李乐师的大名呀。”

  李老三在小姑娘的翘臀上狠捏了一把,喝道:“什么李乐师,老子没听过,还不快去。”望着小姑娘慌慌张张离去的身影,李老三心里嘿嘿一笑,暗道:“不是冲着你们李乐师,老子还不来呢。”

  麟州骡马市威名远播,李老三这种欢场老手岂能不知?实际上早在两年前初来麟州时就知道了,这流花坊他都不知道来过多少趟了,哪家掌院教头他不认识?

  大约两个多月前,他来到这间宜chūn坊喝酒,听到了几首十分别致的小曲儿,一时心动就想把歌姬买回去献给自家公子爷。

  不过那时节,战事尚未见眉目,不知道几时才能班师回朝,有心把人买下来给公子爷送过去,又怕受斥责,万一他问自己:前方战事如此吃紧,你怎么还有心思去那种地方?自己怎么回答,准吃不了兜着走。

  不过一番思索后,李老三还是把人买了下来,先寄养在这,等战事结束,再带回长安献给公子爷。

  这两个姑娘,一个叫流云,十六岁,一个叫茉莉,十五岁,论模样不过是个中等朝上,歌喉也只能说过的去,李老三之所以能看上眼,全因了她们唱的曲儿实在是别致。

  据她们自己说,唱的这些曲儿都是出自一个叫李煦的乐师之手。

  那乐师出身在陇西沙州,幼年时家境不错,读过几卷书,少年时家道败落,不得已四处流浪,做过乞丐、饭铺跑堂,被抓过兵差,做过吐蕃人的战俘,在回鹘人那放过羊剪过羊毛,又给沙陀人做过厨子,后来被室韦人买去做牧马奴,辗转又成了契丹人的奴隶,夏末才被边军救回国,因为欠人钱又被贩卖为奴隶,发在骡马市上售卖。

  多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开阔了李乐师的眼界,在边地这么多年,跟着吐蕃人、回鹘人、契丹人、沙陀人、奚人、阿拉伯人学了许许多多清奇古怪的民谣厘曲,这些东西经过他的一番改造,一首首曲风别致的小曲儿便新鲜出炉了。

  李乐师哼唱着自己的小曲儿,苦度chūn秋,足迹踏遍了陇西、青海、大漠、草原,处处碰壁,郁郁不得志。直到一个熏暖的秋rì午后。

  那天,宜chūn坊的教头胡三娘闲着无聊,在贴身侍婢流云的陪伴下,去骡马市上溜达,无意间听到了他哼唱的一首小曲,一时颇为吃惊,当即买了他回来聘做乐师。

  感怀知遇之恩,李煦在一个月内竟为宜chūn坊谱了三十首曲子。

  他做的小曲儿清丽别致,独树一帜,听者莫不击节称赞。竟是一炮打响。

  当时李老三听的心花怒发,立即找胡三娘商量要把李煦买下来。要是把此等人才献给公子爷,那可真是奇功一件。无奈他费尽了口舌,出了三百贯的高价,胡三娘仍不肯松手。

  没办法,李老三只得退而求其次,与胡三娘达成协议,自己出学费让流云和茉莉两个女子跟着李煦学曲儿,约定两个月后必须学会五十首新曲儿。

  李老三只见过李煦一面,聊了十句话不到,就被胡三娘搅了。老虔婆jīng着咧,生怕自己的摇钱树让人拔了去。

  本来,李老三已经死了心的,断人财路的事他不是不敢干,是怕干了惹麻烦。不过眼下不同了,杨赞死了,得为他寻个替身,而这个李煦不仅体貌特征,连声音也极似杨赞。

  这就是他李老三敢向刘默彤献“李代桃僵”计,又主动承担寻找替身的底气。

  今时不同往rì啦,大军得胜回朝在即,就算捅出天大的篓子,谁又能奈我何?

  ―――

  。VIP中文_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