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92章 ,劝说_三国郭嘉,开局刘备重生来招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纣为虐之辈,老夫羞于尔等为伍。”乐隐别过头,好似多看郭嘉几眼会脏了他的眼睛。

  郭嘉笑道:“其实,嘉亦不屑于和先生这等沽名钓誉之辈论交。”

  这番话成功引起了乐隐的注意。

  “竖子,你!”

  不可否认,乐隐虽是一代名士,可成就实在难以比拟郭嘉这个后辈,蹉跎半生也不过是济阳侯府一长史。

  这本就是世间常态,有的人虽有才学,亦有名望,却很难身居高位,这其中涉及到许多问题。

  “难道不是么?”郭嘉毫不客气的反唇相讥:“前辈贵为一代名士,然……收徒却是为一己私利,着实令人齿冷。”

  “你……”

  “传道授业本是造福天下之举,可在前辈这里,却成了谋利的手段。”

  “竖子,休得玷污老夫名声。”

  “难道不是么?”郭嘉冷笑道:“如若不然,前辈又怎会因为牵招将军不听你言而耿耿于怀?”

  乐隐反驳道:“哼,老夫生气,只是因为这逆徒不思忠君报国,反而助纣为虐,帮助刘备这贼子挟持天子。”

  再怎么说也是一代名士,虽然被郭嘉的言语激怒,却不致失了分寸。

  “当今丞相乃是汉室宗亲,又是天子皇叔,值此危难之际匡扶皇侄乃是天经地义,何以言贼?”

  “刘备本为平民,受先帝大恩方有今日,而今却挟持幼帝,岂非忘恩负义之贼?难道有朝一日,他不会取而代之么?”

  “天子年幼,而今天下动荡,正是需要能臣辅佐之时,丞相起兵匡扶汉室有何不妥?至于前辈所说的取而代之,恐怕是尔等欲行之事吧?”

  ……两人就这么开展了一场辩论。

  屋外的牵招听到动静本想制止,可是转念一想,军师能言善辩,说不定真能说服老师。

  何苗却是坐立不安,不知道该不该听下去。

  乐隐深深地看了郭嘉一眼,忽然仰天一叹,继而低声道:“我若不死,子经如何能有前程?”

  身为一代名士,又如何看不清局势?

  不论是向着刘备,还是向着当今天子,其实都没有对错之分,因为两人都姓刘,谁坐江山,这天下都是大汉的。

  乐隐会反,其实也存在着私心。

  如今求死,是为了成全自己的学生。

  他们已经输了,他也就成了判贼。如果继续活着,只会阻碍学生的仕途。

  这才是一切的根源。

  郭嘉笑道:“前辈为何认为自己一定会影响到牵招将军,也许,你高估了自己。”

  乐隐闻言并未动怒,而是细想这话的含义。

  郭嘉继续道:“王允必须死,因为他是此次叛乱的主谋,且背后有着并州王氏家族。可前辈不同,你是寒门出身,可以说是孑然一身。”

  “主公看在牵招将军的份上,不会杀一个毫无威胁的人。”

  乐隐这是当局者迷,认为自己背负了乱臣之名,非死不可,故而有意疏远牵招,以免影响了他的前程。

  可郭嘉却有着不同看法,他会劝刘备放过乐隐。因为他是牵招的老师,却没有任何根基,对刘备不具备威胁。

  留下他,可以让牵招感激,让其更加忠心。

  杀了他,牵招心中恐怕会留下一根刺,总不能连牵招一起杀了。

  作为一个君主,刘备想必清楚其中利害得失,杀一个王允已经足够起到震慑作用。

  “只是今后,前辈只怕是要受困于一宅之地了。”

  郭嘉又补充了一句。

  乐隐叹道:“有罪之人,岂敢苟活?”

  这位老人显然还是想求死。

  “前辈若是死了,牵招将军恐怕会抱憾终生,他对您何等尊领,想必不用晚辈多言。”

  “何不留着有用之身,为大汉培育良材,也不失为一将功折罪之善举?”

  乐隐是不是一个优秀的臣子,郭嘉不清楚,但是从牵招的能力来看,他一定是个优秀的老师。

  乐隐沉默许久。

  “也罢,老夫听候发落。”

  “善!”

  郭嘉走出房间。

  牵招快步走入屋内。

  “恩师!”

  “痴儿。”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