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两百五十四章、带歪了_神圣罗马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偏架,维也纳政府都只是暗地里搞事情,明面上除了在扣押船舶的问题上抗议了几句外,大多数时候都是默认。

  就如同前面的“巴拿马意外交火误会”一样,英国人也只是在暗地里搞事情,明面上伦敦政府可是相信“误会”的。

  通过盟约约束,限制大家斗争的范围,必要的时候还会互相包庇,这是英法奥三国同盟能够维系下来的主要原因。

  哥伦比亚想要让英国人出头,实际上也是一厢情愿。就算是拿到了证据,伦敦政府最多也就不痛不痒的谴责几句。

  这是利益决定的,也是实力决定的。巴拿马运河还没通航,战略价值还没体现出来,不值得他们和奥地利对上。

  更何况在巴拿马地区,英国人也没有抗衡奥地利的实力,即便是加上哥伦比亚共和国也很勉强。

  别看奥属中美洲殖民地不咋地,那也看和谁比。和欧洲各国相比,那肯定是一个小弟弟,前十都进不去。

  但是在美洲大陆,奥属中美洲殖民地的军事实力绝对可以排名前五,在海路畅通的情况下,甚至有可能进前三。

  凡事都要靠对手衬托,南美都是农业国家,人口少得可怜,种族矛盾还非常的严重,战斗力自然不咋地。

  ……

  哥伦比亚民众庆祝这一伟大胜利的同时,欧洲舆论也引起了大地震,报纸销量是蹭蹭的往上涨。

  媒体众说纷纭,只不过评价就好坏参半了,主流媒体主要分成了两波,支持的认为:奥地利政府主动支付补偿金,是勇于承担责任、尊重其他国家主权的表现。

  反对派的则认为:这是纯粹的政治“作秀”,迫于国际压力才做出的让步,这是国际舆论的胜利。

  不过这种胜利并不彻底,将侵略战争美化成为了“意外冲突”,侵略者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并且指出今后国际斗争中这种“误会”,还会层出不穷。

  除了主流的观点外,还有各种乱七八糟的论调。

  比如说:抨击维也纳政府怯弱,对小小的哥伦比亚都要让步,丢了欧洲列强的脸。

  ……

  站在各自的立场上,专家学者们在报纸上各抒己见、大打嘴仗。这里面有多少水军,就没有人知道了。

  总之,吵着吵着话题就被人带歪了。先是从“巴拿马意外交火的误会”到正在进行的“鸟粪战争”,接着是英法奥三国南美博弈,最后又跑回了普俄战争。

  讨论的话题多了,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和正在进行的战争相比,已经尘埃落定的“误会”事件,从“新闻”变成旧闻,渐渐淡出了大家的视线。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