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科学和技术_他改变了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并不是那么的紧密。在这个技术水平不够的世界里,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法制造出化学分析天平、秒表和千分尺等精密量具,很多理论要联系实际所必须的定量分析的基础条件都没有,大多数的科学理论根本无法用于指导生产。

  就是即将诞生的神级人物牛顿,他构建的经典力学理论其实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也基本上等于没有,第一次工业革命更多的是技术专家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推动下完成的。现在这个世界,更需要的也正是工程师和技术工人这类更偏向技术侧的专家。

  阅读了大量科学技术史相关的书籍过后,朱由校也发现,以前困扰他的李约瑟难题和中国古代为何没能爆发工业革命这两个问题,他似乎有了初步的答案。在他看来,先抛开科学思想产生需要解决的哲学和逻辑学层面的问题不谈,就算中国古代产生了科学思想,让科学有了一定的发展,在更多是由经济因素主导的技术瓶颈面前,科学发展也一样会停滞不前。说到底,科学理论只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经济基础的支持。

  很简单的例子,就算弄出经典力学理论,没有制造精度达标的各种量具和卡文迪许扭秤等精密实验装置的技术能力,牛顿的那些定律也只是个数学模型看起来很完美和谐的猜想而已;就算现在提出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和元素周期律,没有制造精度达标的天平的技术能力,这两个化学定律也只是猜想;而生物学方面就更明显了,没有制造放大倍数够用的光学显微镜的技术能力,要让生物学进入微观阶段就更是痴人说梦。而连另一时空现代中学水平的科学理论都没法用实验去证实,后面的科学发展会是怎样更不用多谈。

  确定优先把技术方面的短板补上这个大方针之后,朱皇帝对大明的科技发展也有了个比较清晰的规划。对于如何改造大明的经济运行模式以促进技术发展,朱皇帝在大方向上已经很明确,由政府主导的国有企业主导产业发展是根本,作为一个工业党,面对大明这么个贫困落后的农业国,他实在很难不着急,除开集中力量办大事由自己主导的产业之外,对私营的工业产业项目也一直很有扶持的想法。看書喇

  只不过,琢磨了半天之后,他发现除开采煤业和玻璃等少数新兴产业,或者有安置多余的就业人口能力的产业之外,其他的大多数传统产业他都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

  在另一时空,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关键发明珍妮机,他就暂时不敢丢出来,原因无非是生产效率提升后,大量的手工业纺织工人必然会失业,大明暂时没法安置那么多失业工人,将会严重地破坏社会稳定。

  另一时空的英国佬占着广大的殖民地可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